一、监督和制约关系
从国家审计的本质来看,“审”与“被审”是一种监督和制约关系。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行政执法监督部门,肩负着维护财经法纪和检查政策落实的重任,“全面发现问题、真实反映问题、坚决杜绝问题”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风暴、审计公告、移送案件、披露重大损失浪费等等这些屡见不鲜的实证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体现出审计监督对公共权力运用的一种制约和制衡。
二、服务和协作关系
从我国国家审计的管理体制来看,“审”与“被审”也表现出服务和协作关系。行政型的审计管理体制决定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一样,统属本级政府领导。对于一级政府而言,审计机关的总体目标须服务于政府的中心工作。因此,曝光问题、处理处罚都不应成为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其核心价值应立足于--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构建部门协作,共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相互博弈的关系
从审计工作实务操作来看,“审”与“被审”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博弈的关系。与纪检、监察部门相比,审计也承担着执法监督的职责,但是法律法规并未赋予审计机关相应的行政强制权力。审计的过程,尤其是在审计处理阶段,针对敏感问题的定性,“审”与“被审”双方时有攻守、进退,审计机关往往为了实现重要的审计目标而展开一轮轮艰难的谈判。
当前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定位应立足于以上三个方面,两者表现出的制约、协作和博弈关系,是由我国国家审计管理体制的根本属性决定的,是对审计工作的真实反映和概括,也必将长期存在于今后的审计实践之中。(来源云南审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