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博(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办)
文化建设体系指审计机关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被审计人员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包括长期追求的共同价值和信念;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经过长期努力所积累的管理艺术和专业能力。审计机关文化体系从结构上包括审计精神文化建设、审计制度文化建设、审计行为文化建设和审计物质文化建设。它们密不可分,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审计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属于意识活动范畴,包括价值观和工作理念,是审计机关文化建设的灵魂,对审计机关文化建设起着决定性、方向性的作用。在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整理分析研究,归纳、精练出既有鲜明个性特点、又有丰富内涵的审计机关核心价值观与审计精神――“责任”、“奉献”。通过共同价值观和审计精神的内聚功能,实现对审计人员行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从而达到价值共识、信念共守,使广大审计人员携手共进,自觉自愿地、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全国一流的审计机关目标奋发向上,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二)审计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是审计机关文化建设的核心,包括文化建设中的组织、制度环境、管理和行为准则等,是审计机关文化理念的主要承载者。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为了保证完成职责任务,要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习教育机制、民主管理机制、监督制约机制、科学决策机制、奖励惩罚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绩效评价机制,构建制度健全、操作规范、监督有力、运行顺畅的审计机关内部约束文化。
(三)审计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精神和制度文化的外化,以其特有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着精神和制度文化的水准、取向和特征。在审计精神文化的感召下,结合公民道德规范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做到遵纪守法、明礼诚信、道德高尚、谦虚谨慎。依法开展政府审计工作,力争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处理业务规范、文明审计,用自己的行为塑造审计人的优良形象。
(四)审计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审计机关文化外显的重要部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互相促进、互相转化。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中必须做到协调、配套、连贯、互动,抓物质含精神,抓精神带物质。要美化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达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安全文明,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谋事干事的工作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增强外显文化的视觉形象和感召力,使审计机关文化更加形象化、典型化、人格化,从而树立起鲜明的社会形象。(摘自审计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