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结算审计是审计机关采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审计方式。从审计实践看,由于与审计配套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审计资料真实性难甄别、审计技术方法跟不上、有关部门人员道德水平有差异等原因,工程结算审计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试作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
【主题词】:工程结算, 审计风险,建议
工程结算审计通过采用审核、查阅、计算、调查咨询和现场勘测等审计方法,对工程不符合施工合同,或违反相关政策文件、现行计价取费标准及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及时修正,确保工程结算数据真实、准确,从而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规范投资行为。从近几年的工程结算审计情况来看,由于与审计配套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审计资料真实性难甄别、审计技术方法跟不上、有关部门人员道德水平有差异等原因,工程结算审计存在一定的风险,值得我们思考。
一、《合同法》与《审计法》法律关系冲突对工程结算审计带来的风险。
一些地方或部门为追求所谓的政绩和效益,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以领导重视、工期紧、任务重为借口,违规乱上项目,“三边工程”和未按有关规则签订施工合同时有发生,给工程结算审计执行标准带来风险。如某项目上马时未办任何手续,以政府会议纪要形式确定采取BT模式,无施工图,工程清单,仅以估算的投资额,在网上公开招投标选定项目实施单位,接着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按边设计的施工图做合同清单评审,并依据合同清单评审报告签订施工清单单价包干合同。工程完工后,结算审计发现,合同评审清单内容不全,有明显错误,且清单单价普遍偏高。因合同为清单单价包干,审计处理此问题时,需合同当事人在诉讼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合同无效,或变更部分合同条款的请求,若合同当事人不提出请求,审计部门也束手无策。
这种因《合同法》与《审计法》对工程结算审计所涉及双重法律关系相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建议地方或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政府投资审计监督办法。在合同中明确审计部门职责,将审计监督工作完全纳入法制轨道。加强合同清单的审核,确保合同淸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审计人员要利用法律职责收集有力证据,耐心做好合同当事人的工作,只要证据充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工程结算中的错误便能及时纠正,审计风险就能有效防范。
二、审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与完整性对工程结算审计带来的风险。
目前,项目建设单位一般较为关心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而忽略了工程结算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与完整性,给工程结算审计依据带来风险。如某项目工程现场签证单、设计变更单及竣工图只做一份,交给施工单位。工程结算时,施工方只提交对自己有利的资料,有时甚至有意篡改,至使工程结算审计时无法掌握建设项目的真实情况。且建设单位不保管合同清单电子版明细及工程量计算式,审计时无法了解合同清单包含的内容及工程量的准确性。
从审计资料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出发,建议项目建设单位由专人将项目建设经济资料(包括招投标文件、合同及清单、签证资料、设计变更、施工竣工图等),按照建设工程案卷管理要求,一式三份,编号,不留空白,装订成册,杜绝补签资料,减少造假机会。与此同时,用计算机或软件编制的数据刻录成光盘存档,确保项目建设工程资料安全、真实、完整,而且便于利用,防范因工程结算资料不合法、不真实和不完整带来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技术运用方法及水平对工程结算审计带来的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IT行业的发展,建设工程项目基本都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预结算的编制与审查,其准确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技术运用方法和水平。目前市场上建设工程造价计算软件有图形算量软件、钢筋算量软件及工程计价软件。其种类有神机妙算、智多星、清华斯维尔、广联达等等。这就要求工程结算审计人员既懂有关法律法规,又懂建筑工程造价计算规则、建筑材料价格、CAD技术、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及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使用。这样高标准、严要求的审计人员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十分稀缺,工程结算审计的质量也受到影响。
鉴于此,建议审计机关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业务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学习有关知识、先进工艺及材料,并以专业过硬、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传授、帮助、带领年轻的审计人员进行工程结算审计。每个从业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积累经验,将结算资料与现场进行核对、计算、分折整理,充分利用计算机及软件能快速计算分折的优势,核查各种参数输入的准确性,确保工程结算准确无误,把因审计人员技术运用方法及水平低下对工程结算审计带来的风险降至零点。
四、建设项目各有关部门人员道德水平差异对工程结算审计带来的风险。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有关人员因知识水平、工作态度及自身经济利益等各种原因,对工程结算经济资料不认真保管,随意或故意签证,遇到问题相互推诿。如某项目有四个合同标段,建筑面积、开工竣工时间都差不多,而施工单位报送的垂直运输机械台班数量相差较多,有关职能部门均签字认可,造成施工单位多计工程造价,给国家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制定项目建设联系会议制度、电子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各职能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每个工程结算资料整理分析,均建立电子信息库,资源共享,确保工程结算在同一水平,防止国有资金流失。同时,扎扎实实抓好廉政建设,从职业道德层面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边玉玲.2005.工程结算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月刊》(3).
2.赵继旺.2000.开展工程结算审计 规避投资审计风险[J].《中国审计》(4).
3.张润田.1994.工程结算审计的基本做法[J];《广东审计》(7).
4.贺庆华 龙伟坚 张敏 朱为联.2006.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技巧初探[N].《中国审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