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综合论坛
创新共享,推动审计精准转型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7-02-04
 
浏览量: 1
 
| | |

【摘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时代的审计机关应牢牢把握时代脉搏,重新审视自己,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型升级。可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优势,实现计划、信息、技能、成果、社会共享,推动审计工作从传统的财务性审计走向管理审计,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共享  审计转型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就审计工作而言,传统审计已经滞后于经济环境发展的需求。为适应现时代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可依托共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审计发展理念,推动审计精准转型。

一、计划共享

审计计划是审计机关年度审计工作的总目标,是审计项目实施的依据。审计计划的编制是否科学、重点是否突出、是否具有宏观性,不仅直接影响审计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果,还决定着审计机关的效率、效益,以及提供宏观信息的可供决策性。

在目前的双重管理体制下,上级审计机关对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并不负责进行直接安排或审查,基层审计机关项目计划编制与上级决策基本脱节。而上级审计项目正式下达时间滞后、组织实施模式未提前明确,基层审计机关无法将上级要求审计项目纳入计划。基层审计机关受自身力量和资源所限,审计计划大部分按点对点的模式实施,存在着审计对象单一、程序和内容简单化、计划调整随意性大、宏观性不强、发展规划缺失等问题。另外,由于需要监督的单位点多面广,基层审计人员严重不足,审计监督很难实现全覆盖。对于涉及到多个部门共性问题的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也缺乏统筹安排。审计发展急需创新思维,破除“瓶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审计制度,强化上级审计机关与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可见,实施省垂直管理应属审计破除“瓶颈”之药方。为强化审计独立性,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项目计划就应纳入管理范畴,直接安排或审查基层审计机关项目计划,并对审计全覆盖内容予以制度化、精细化管理。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是专项资金审计需“条块结合”。“条”是指沿着专项资金流向,自上而下,逐一审计各个资金延伸点,全面掌握资金划拨、使用等全过程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块”指的是通过扩大审计覆盖面,在准确把握各级部门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全面解析系统整体情况。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根据地区特点、资金性质、政府工作重点和领导、群众关注的问题等,可分地区“量身定制”审计项目,要力促系统内部上下联动、横纵向统筹开展审计业务工作,以发挥审计最大合力。如国有土地出让金收支、住房保障资金及医保基金审计等项目,既能全面掌握资金整体情况,又突出了审计重点,也能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宏观性强,信息利于国家决策。

二是解剖麻雀,完善制度。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剖麻雀”是指通过深入研究具体典型案例,从中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将结论推广到类似事物。在审计工作实践中,通过解剖典型案例, 找‘病灶’、觅良方、树标杆、立榜样,摸索出一种“解剖麻雀”式的审计调查方法,能起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作用,并促成制度化、机制化。因此,在制定项目计划时,精选典型尤其重要。

三是增加专项审计调查比重,落实绩效。2016年,某基层审计机关实际完成审计项目41个,其中预算执行情况审计4个,占9.8%;经济责任审计7个,占17.1%;专项资金审计7个,占17.1%;专项审计调查1个,占2.4%;资产负债损益审计1个,占2.4%;财政财务收支审计5个,占12.2%;基建投资审计16个,39%。专项审计调查比重不高。

专项审计调查是对经济领域中带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的特定事项进行系统调查了解,通过综合分析,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揭露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具有对象广泛、方式多样、宏观性强、时效性等特点。因此,审计调查结论和提出审计调查建议必须要在上级有关部门作出决策之前,否则就会错过时机,使审计调查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专项审计调查应列入审计计划,实行计划管理。既可单独确定为审计项目,也可结合其他项目审计。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大力推进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贯彻新型资源观和新型资源管理观,推动土地利用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解决耕地分割细碎、水利设施短缺、质量较低和农田环境恶化等问题,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提高粮食综合产能,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自2011年以来,全国土地整治整体状况如何?实施效果是否达到《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等要求?存在哪些违纪违规问题?如何改进?目前未见专项调查总结报告。

二、信息共享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大型数据资源库的应用,信息高速公路,电脑,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审计对象经济业务全面信息化、网络化。审计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查账,涉及到了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绩效审查,拓展到了对各类业务数据的审核。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对单位大量业务、财务数据及信息化系统进行分析、审查,更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特点,其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发展机遇。而联网审计,更有利于减少社会成本,通过事中审计差错纠弊,最大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因此,审计手段也应信息化、网络化,实现“互联网+:国家审计”,促进跨界融合,实现信息共享,推动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

目前,金审工程已全面推广,中国逐步进入到审计信息化时代,但联网审计还未实施。另外,当前审计业务操作系统后台数据库为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难以支撑银行、医院、基金、财政等以Oracle为后台数据库的大型业务数据。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数据库Excel表格导入数据仅6万多条,业务数据量大的审计分析,只能在其他数据库进行,不利于审计项目档案无纸化管理。另外,对于部门单位、行业业务数据没有实行信息共享。迫切需要建立与审计业务相配套的信息资源库,并实现跨行业信息共享。以便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节约社会成本,创造更多财富。

一是加大对审计业务操作系统软件等研发投入。除了后台数据库、审计业务操作系统的扩容研发,完善数据采集模板,还应建立省以上审计大型数据资源库,加快联网审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实施步伐。通过创建“联网审计平台”,设置省市县一体部署模式。各个区县审计机关可以远程登录全省数据库并即时访问数据,调用平台上的方法模型。既解决了基层审计机关实际困难,又有力地推进了省市县数据分析工作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促进了审计机关内部的数据共享和方法管理。

二是稳步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及权益保护体系。为了提高与民生相关的大量数据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应建议政府部门加强信息系统开发的顶层设计,在脱敏和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制订政府数据开放计划,完善公共数据标准接口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安、交通、医疗卫生、教育、信用、社保等与民生相关的政务数据向全社会开放,形成面向民生的公共数据资源池,实现数据共享应用。同时,逐步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和数据开发利用的标准,确保数据的有效使用和相关方权益。

三是畅通审计信息传播渠道。要充分发挥审计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宣传作用,充实和完善相关栏目及内容,及时更新和发布审计信息,把审计网站、微信公众号作为审计机关发布审计信息和推进政务公开的主要平台,加大对审计工作和审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对审计成果进行通俗化处理,使审计结果能为普通民众所理解和使用,扩大审计结果信息的受众面,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审计、支持审计、关注审计的氛围。

三、技能共享

2016年,审计署统一部署对2015年度和2016年上半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政策制度落实和改革措施推进情况以及基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在本次专项审计中,因基层审计人员“审医不懂医、审药不懂药”,很难审出问题之关键,不能全面满足政府决策要求。

审计部门业务性要求高,对审计人员知识面要求高。而大部分审计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更新慢,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急需各类人才。但是受财政编制限制,人才引进有难度,基层审计机关更甚,需通过技能共享来解急难。

一是加快审计人才内部交流。可以通过上下联动实施审计项目,强化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业务技能,或者由上级审计机关向基层派驻业务精干,带帮结合,提升基层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在本单位内部也可以通过轮岗培训来提高业务技能,特别是财务审计及基本建设投资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互通,以培养复合型的审计技术人才,更好地适应审计环境变化,出色地完成审计任务。

二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实行培训。可与腾讯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依托腾讯丰富的数据基础,成熟的云计算能力,以及微信、QQ等强大的社交平台产品,充分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通过互联网、微信等连接一切,推动创新创造,促进审计转型。可快速创建 “审计培训课堂”APP应用,集个性化、娱乐化、社交化为一体,结合直播、录播、在线学习、在线答疑、在线考试,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向审计人员提供易用的培训资料,将审计经验传授给参加培训的审计人员,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三是吸收利用社会专业人才。人才吸收利用及引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起人才能力素质提升、评价考核、培养开发和流动配置四种人力资源长效机制,促进人才梯队建设。可通过建立人才库,对审计人员的成绩、能力和行为进行综合分析,以备将来使用。当单位内的某个职位由于业务变动、职位晋升、退休或辞职等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两到三名的合适人选接替这个位置。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内部人才的培养是支持审计事业长期稳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有一个清晰的业务发展和人才规划与战略。

四、成果共享

审计成果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经过实施审计程序,汇总工作成果而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是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结晶。审计成果的统筹分析运用,是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到审计成果的价值实现。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格式千篇一律,反映问题重点不突出、层次不分明,分析问题缺乏系统性和辩证思维,不能从宏观方面把握大局。为缩小同上级审计机关的差距,助推审计业务水平提升,应共享审计成果。

一是审计成果要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共享。国务院提出,国家经济工作会议主调,民众普遍关心的就是政府政策需要跟进的。审计围绕这些出成果,才能与大政方针脉搏相符。即:审计成果一定要是政府的、人民大众的、全社会的,才具有生命力。在制订审计项目计划时,要明确审计成果转化和利用的目标,将审计重点落实到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审计实施有的放矢。审计结果应客观、公正,成为服务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修改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内部运用制度。通过相互借鉴,分析利用好同类审计项目成果,提升审计成果利用层巍R髁⒖蒲У乃嘉绞剑Щ嵴驹谌指叨龋嘟嵌取⒍嗖忝妗⒍喙亓厝シ⑾治侍猓治鑫侍猓饩鑫侍猓⒋又蟹⑾止媛伞S捎诠摇⒌胤秸叩牟欢媳浠糠稚蠹迫嗽倍哉叩陌盐詹蝗妫谏蠹贫ㄐ源泶ΨR谰莸脑擞蒙夏丫霾撸ü晒蚕砑敖涣鳎巧蠹迫嗽笔鸵山饣蟮慕菥丁�

三是建立审计交流平台,连接外界。通过微信的连接能力,建立起审计和每一个客户的连接,实现审计成果的内外共享。只要关注、打开审计微信公众号,就相当于走进了手机上的审计服务通道,将给审计成果使用者带来更多便利,也会为审计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起作用。能打通内外部交流通道,降低内部沟通和管理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创造更大效益,实现用户的沟通交互。

五、社会共享

由于信息化日益普及,被审计对象的经济业务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除了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财产的安全性进行常规性审查,还要审查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为现代经济管理服务。目前来看,能够利用计算机鉴证技术恢复被破坏的会计记录,查询和分析数据库和用户文档,测试客户的财务报表有否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和修改的法务审计人才奇缺。法务审计在美国发展很好,能够提供法务会计等服务。另外,资源环境审计在国内还处于摸索阶段,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和高科技性,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现有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审计专业或经济类专业毕业的人员,未全面涉及过此类审计。因此,在传统审计之外通过社会共享另劈他径解决问题尤为重要。

一是利用专业机构培养人才。针对我国法务审计和资源环境审计人次紧缺现实,应联合高校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审计专业人才,充实审计后备力量。加强在职审计人员的委培力度,增加资源环保知识、环保技术和计算机鉴证技术恢复知识。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法务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作业规则与报告标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理论化。

二是大胆“借鸡生蛋”。审计不是万能的,也没有万能的审计设备。若能“借鸡生蛋”,何乐而不为?如在实施专项审计时,可大胆尝试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空气监测系统、排污监测系统、GJS地理信息系统等在线监测设备和系统,审计期间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在线监测。

三是购买公共服务。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审计人手不足、业务急需时,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来实现一部分审计管理职能,并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