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综合论坛
强化经责审计 夯实干部管理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7-03-23
 
浏览量: 1
 
| | |

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和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促进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推进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在保障经济健康运行、 促进干部忠诚履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审计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办发[2010]32号《关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通知》规定,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是对其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责任以及廉洁勤政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是为了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当前,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基层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认识不够,不能正确理解和积极配合,因此有必要加强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想认识,以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是监督,不是“找茬”。审计机关开展审计活动,是站在保障经济健康运行和干部健康进步的高度,和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的问责机制,这既是审计部门的职责,也是义务,不是“找茬”。其次,经济责任审计是服务,不是创收。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和纠正单位在经济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避免单位经济风险和领导履职风险,说到底是在经济上为领导干部做“体检”,在用人上为组织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所以说是服务。对问题的处罚,也主要是为了约束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目的不是创收。第三,经济责任审计是维稳,不是添乱。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将权力行使置于民主、公开、有效的监督之下,使行政决策科学、财务管理规范、经济运行健康。一个单位和一个地方的财务管理规范,经济运行健康,就会避免一些矛盾和信访的发生,有助于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强化组织领导,提高审计权威。一是加强领导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摆上干部管理和任用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对领导干部任用严格实行“先审后任”、“先审后升”和“先审后离”的审计任用机制,并严格按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管理干部,不让领导干部带“病”上岗或带“病”离岗,避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只是一种形式或“马后炮”,避免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的监管脱节,真正让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市委察人、用人全过程。二是加强协调配合。纪检、监察、组织、审计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系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商,共同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监督管理有效对接,形成审前共商、审中协作、审后运用的整体合力。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系会议制度,建立管理规范、运转有序、工作高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合工作机制,真正让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和经济健康运行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强化业务管理,提高审计效率。一是科学编制计划。切实加强组织、人事、纪检和审计部门的“联席”和沟通,要根据当地党委、政府整体工作部署,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科学编制审计计划,避免因换届将审计任务集中安排在某一时期,或突然安排审计任务,造成因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就账查账,审计手段简单,对一些问题不能查深查透,从而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审计的监督作用和公信力大打折扣。二是突出审计重点。要加强对经济活动复杂、资金使用量大的项目和单位及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审计和民生资金的审计,要根据领导干部的任职时间、工作岗位性质和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合理有序安排审计任务。三是优化审计手段。审计人员要加强学习,善于借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审计手段更高明、方法更先进,让审计结果的质量和价值更高、监督力和威慑力更强;要优化资源整合,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一次进点、协同审计、成果共用的工作方式,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强化结果运用,提高审计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落脚点。为此,一要突出实效性。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干部考察任用、教育培训、日常监管紧密结合,要把它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实例,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免疫”功能和“紧箍咒”作用,以促进领导干部增强法制观念,正确履行经济职责。二要突出实用性。经济责任审计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有关监督部门及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开展工作,对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情况要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总结,为领导科学决策和正确用人提供可靠依据。三是要突出实在性。在严格遵守审计结果保密纪律的基础上,扩大审计结果公告的范围和内容,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逐步扩大群众对干部监督管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