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综合论坛
紧跟政策大势,打造特色“同级审”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7-04-24
 
浏览量: 1
 
| | |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的出台,体现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基本面的准确把握和宏观调控的高超智慧。作为地方审计部门,“同级审”是一年中的头件大事,审计组应主动围绕“稳增长”这一大政方针,以落实政策、提高绩效、促进廉洁、转变作风为着力点,选好审计重点,做好“同级审”大文章。下面,结合某县2016年的具体审计案例,谈谈新形式下的“同级审”工作。

一、将“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这条“主线”贯穿“同级审”始终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稳增长就是稳就业、稳收入、稳民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的19个方面63项政策,结合工作实际,“同级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助力“稳增长”政策落实。

一是精选项目确保审计覆盖。各级审计机关在选择项目时,依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坚持预算执行审计与审计专项调查相结合,深入反映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该县审计机关针对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加大的形势,坚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上下联动、相互协作,在同级审中采取“1+N”模式,取得了一审多果:实施了县本级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2016年环保专项资金审计,县自来水公司2015至2016年度委托代征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征收管理及效益情况审计等10个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还实施了财政资金信息化管理等2个审计调查项目。“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被纳入审计范围,贯穿于“同级审”工作全过程。

二是整合力量确保审计实施。为了更好地实现“稳增长”审计的全覆盖目标,该县审计局在“同级审”项目实施中,组织6个业务股室力量,结合计算机专业技术,还购买了部分社会中介服务。同时,根据每位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特点,设置5个审计组,对12个审计项目进行合理任务分配,优化整合审计力量和人才资源,确保了项目实施的进度和效率。

三是改进方法确保审计质量。首先是量身定做审计实施方案。该县审计机关紧紧围绕“稳增长”主线,结合行业和部门特点,将审计实施方案细化到事项,需要什么资料、采取哪些步骤和方法、延伸多少项目、单位及多大资金量,等等,都一一进行明确。比如,审计组围绕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的资金来源及流向,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各项收费政策,对具有行政审批的24个重点单位的审批事项及收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审计促进完善了地方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减少前置审批事项187项,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57项,推进了简政放权工作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其次是利用数据开展全面分析。“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的信息来源于多个部门,形式多样,纷繁复杂,审计组要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从中把握总体、确定重点。再根据重点进行全面分析,从中发现疑点、查证核实。比如,审计组在对该县扶贫低保兜底资金发放情况的审计中,通过对扶贫办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与民政局低保兜底对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县原来认定的贫困户低保兜底对象3952人中有1628人不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兜底保障对象总数的41.19%,累计获得低保兜底补助资金214.37万元。问题反映后,相关部门根据审计建议对1628个低保兜底对象家庭经济状况进行逐一核查,将其中符合条件的1323个农村低保户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二、抓住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这个“牛鼻子”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和绩效性,是“同级审”重点关注的内容,审计中,应突出“资金使用绩效”这一重要评价指标,具体抓好两个问题。

一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要求,该县审计局对全县财政存量资金状况进行了延伸审计,提出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清理财政资金往来款、清理部门存量资金、建立约束和长效机制等审计建议。县财政局根据审计建议,以2016年12月31日为时点,对上级安排的结转两年以上的项目资金或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项目资金,全部收回县财政统筹使用;对县本级2014年12月31日以前安排的部门预算基本支出结余资金收回100%,2015年安排的工作经费类项目收回100%,2015年安排的建设类项目收回50%。2016年底共计收回存量资金7736.61万元,收回的存量资金全部列入2017年预算安排。这些财政资金的盘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年财政可安排资金额度,缓解了收支矛盾,同时,促使部门加快结转结余资金支付进度和预算执行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关注政府投资绩效。通过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把公共资金使用与项目推进、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环境结合起来,重点关注财政支出绩效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全面提高公共资金使用绩效。2016年,该县审计局对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覆盖26个乡镇集中供水厂、375个村级供水工程,累计投资3亿元,惠及56.32万农村人口。专项调查报告《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老民生问题——**县农村水厂现状调查》获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并促成了一系列相关工作措施的出台。

三、将审计的“触须”延伸到以往的盲区和暗角、挖掘查处查违纪违规问题

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一级预算单位的违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一些违规问题悄然隐匿在下一级预算单位和村级组织,部分单位通过不同途径将开支转移或隐藏在帐外。这种新情况的出现,必须引起审计部门的充分重视,其依法监督的“触须”得进一步延伸。

一是延伸二级预算执行单位。围绕财政预算资金和收支两条线实施延伸审计,在确定的范围内力争“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2017年,该县审计局延伸审查了某二级预算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发现该单位利用账外收取费用、擅自处置资产收入、虚列支出套取现金等私设“小金库”263.21万元的违纪事实。该问题已依法移送县纪委监察局作进一步处理。

二是延伸村一级组织。当前,村一级的资金流量越来越大,而会计基础相对薄弱,财务管理比较乱,群众意见比较大,已经引起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若条件允许,审计监督的触角应延伸到村级组织。如2016年,该县审计发现,某村通过伪造《荒地平整工程承包协议书》虚列工程支出、利用多报早稻良种补贴面积套取良种补贴资金等违纪手段,套取项目资金46多万元,用于村级集体开支和弥补村级经费不足。

三是延伸单位政府采购和零星维修项目。单位零星工程项目多、内容繁杂,单项工程金额普遍不大,多使用自筹资金,往往不是国家投资审计的重点,但容易出现漏洞。推行政府采购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合理使用资金,从而达到购买到价廉质优的商品,杜绝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现象。由于信息不公开,缺乏有效监督,政府采购成了一些人眼中的“香饽饽”,成了他们嘴里的一块“肥肉”。比如,审计发现该县某镇的下水道维修等零星工程不通过政府采购及招投标程序,从中虚列支出、套取现金34.6万元用于省市争资争项开支。

四、聚焦干部作风建设突出抓好“三公”经费的审计监督

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组要重点关注中央八项规定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执行情况,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一是坚持做到“三公”经费审计有依据。在审前调查阶段,全面收集前一年度发布的有关财经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及时掌握“三公”经费审计的新规定;在审计实施阶段,以《审计法》和《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按照法定程序开展“三公”经费审计,依法定性审计发现的问题。

二是坚持做到“三公”经费审计有广度。运用对比分析法,通过纵向对比分析,为政府提供有关“三公”经费的可靠数据,作为制定相关措施的参考依据。该县审计组对比分析了2015和2016年县直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掌握“三公”经费支出的同比增减情况。数据显示,该县2016年县直部门单位“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金额较上年下降 382.46万元,下降11.57%。

三是坚持做到“三公”经费审计有深度。运用比较法和比率法等审计分析方法,可以得出不同部门“三公”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支出的同比增减情况,为财政作决策参考。如经审计对比分析发现,2016年该县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带头转变作风,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精简会议活动,改进会风等,“三公经费”分别同比下降 15.04%、11.02 %、14.2%、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