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风采
审计人员如何构建个人知识管理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1-06-14
 
浏览量: 1
 
| | |

 

周建东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兴管理思想,而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PKM)是将知识管理思想应用到个人而形成的一种方法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知识管理对审计人员提升工作效率、构建知识体系、持续理论创新有着积极意义。

    一、审计人员为什么需要个人知识管理

现今,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审计环境及审计对象日益复杂,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知识的广度、数量和质量也更高。如果审计人员对个人的知识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最终会造成工作的低效率。

同样,审计人员如需保持自身职业水准,必须持续地学习。但是,人类记忆的有限性,注定了审计人员真正精通的技术或技能,往往只是经常使用的很有限的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知识往往只能记住一个概况,到有用的时候再去查找获取。因此,积累、获取和检索知识的能力对于审计人员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二、审计人员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的五个步骤

审计人员构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五步骤进行:

    1、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

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最高层是“专业技能”层,是审计人员根据自身业务专长确定的专有区域,如信息系统审计相关的信息安全领域或者数据分析涉及的数据挖掘技术等。中间层是“通用技能”层,是审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一些通用技能,如自我管理技能(时间管理、情绪及压力管理等)、通用管理技能(授权、激励、沟通、团队建设、执行等)。最底层是“知识面”层,主要内容是与审计专业技能联系较为紧密的其他相关领域,又如传统审计流程、方法、政策积累等。

    2、知识的获取与整理

无论对于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知识的获取都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而且,若要获得并维持知识更新,也必须不断地吸纳外部知识。知识的获取来源主要有:①项目实践;②个人或单位培训;③传统纸质资料阅读(书记或档案);④互联网;⑤人际网络;⑥隐性知识显性化。

知识的整理是对原有资料、信息、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消化吸收后进行编辑整理的过程。在本阶段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辅助进行。如“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中的“审计专家经验”、“审计文档模板管理”、“被审计单位资料管理”等模块都充分体现了知识管理的理念,考虑到审计人员在一些一般审计经验及政策收集方便的便捷性,还可以使用诸如“网文快捕”、“为知等”云存储笔记软件相配合。

    3、知识的存储与更新

对整理完毕的知识,审计人员应建立“知识地图”,明确各文档之间的逻辑、从属关系。然后将这些文档进行存储,形成个人知识库。为确保安全性,应尽量在多处同时进行备份(如网络U盘、个人邮箱等)。同时,近年兴起的云存储技术,也为审计人员管理知识带来了便捷。

    4、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知识管理的精髓就在于知识的分享和交流,知识的分享过程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审计人员需通过知识的互动交流,实现自我知识体系的巩固和完善。然而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审计工作因其业务的特殊性,知识的积累可能形成涉密等级不同的内容,审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将自身的知识积累在不同的群体交流,注意遵守职业操守和保密要求。

    5、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在关注知识的积累,审计人员更要注重知识能量的释放。知识本身没有价值,只有被利用时才能展现其价值,知识必须跟任务、项目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在知识管理的全部过程中,审计人员的思维不能局限在原有的知识范畴内,要善于根据自己的深入思考进行大胆的创新。创新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灵魂,是个人能力是否能够突破一定高度的关键所在。比如近年逐步开展的绩效审计,内涵丰富,涵盖了各行各业关于数理统计、数学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近年来,上至审计署下至各级审计机关,也逐步意识到知识管理对于审计业务推进以及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积极意义,在各领域予以推动。“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以及“OA审计管理系统”的部分内设功能已经充分体现了审计机关知识管理以及审计人员知识管理的思想,然而,审计知识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知识管理工具的协调运用以及知识管理习惯的养成,也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可以肯定的是,知识管理必然会成为审计人员受益终身的一项技能。(来源江苏审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