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风采
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十种形式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1-06-21
 
浏览量: 1
 
| | |

 

王美良(湖北省罗田县审计局)

 

所谓廉政文化,就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引伸到审计机关,廉政文化是审计干部在审计执法和服务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以“廉洁奉公、秉公执法”为主要内容,以“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为荣辱观念,融合了审计思想理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计执法、规章制度、审计行为规范、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审计行为方式等内容的总和,体现了思想、道德、法律为一体的素质要求,它来源于审计干部的审计工作实践,并统领审计干部的思想意识,体现了共同的价值标准和精神观念。审计廉政文化,只有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不断扩大教育对象和覆盖面,使廉政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到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及干部职工及其家庭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人人讲廉的局面,才能焕发出廉政文化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笔者认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十种形式。
  加强“网络护廉”。借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廉政宣传教育的直观性、灵活性、全面性、有效性,是廉政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反腐倡廉工作加大科技含量的具体体现。审计机关可充分利用比较成熟的局域网技术和网络,搭建廉政文化信息平台,形成上联审计署以及省、市审计机关,下通县一级基层审计机关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廉政文化网络系统。在目前条件下,因地制宜实施开机和屏保模式的廉政提醒,让廉的意识和要求牢牢占据审计干部的思想阵地。
  推行“读书思廉”。结合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组织审计干部阅读廉政理论、廉政知识、廉政要闻等内容,深入学习《党章》和《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读好书、思廉政、写心得”活动,引导大家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不断增强广大审计干部的理想信息、道德修养、价值观念。
  引入“警示督廉”。运用反面典型,促进自警自律。时时刻刻提醒审计干部善待被审计对象、善待工作岗位、善待手中的权力,勤廉为审,树立正确的廉政理念。
  组织“讲课倡廉”。邀请检察院、纪委讲廉政教育、预防职务犯罪课,不断增强审计干部廉洁自律和依法行政的意识,帮助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是非界限,明确行为准则,防止失职渎职。
  深入“谈话促廉”。将廉政教育的关口前移。通过提醒谈话、信访谈话、诫勉谈话、任前谈话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效应,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倡导“实践诺廉”。在全体审计干部中开展“学先进、干实事、比廉洁”活动,加强正面宣传和教育引导,使之努力践行自己签订的廉政承诺。
  推进“制度保廉”。完善单位、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护廉网络,全面推行廉保金制度、考廉日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礼品礼券礼金登记上交等制度,通过制度的实施来约束审计干部的廉政行为,让廉的行为成为一种自觉需要。
  开展“自我查廉”。围绕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及审计“八不准”纪律进行自查自纠,完善个人廉政档案,促使其树立廉洁自律的观念。
  实行“述廉评廉”。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每年都要就各项廉政规定的执行情况书面向组织和一般干部述廉,并接受组织和群众的评议。通过述评结合提高廉洁的公信度。
  实施“走访访廉”。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应不定期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被审计对象,全面了解审计干部的工作、作风、廉政情况,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打造良好的审计品牌,树立优秀的审计形象。
  总之,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多种多样,单靠某种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上述形式同时并存,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和广大审计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审计廉政文化建设才能显现出活力与生机。(王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