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风采
审计报头版头条透出的启迪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1-09-15
 
浏览量: 1
 
| | |

 

李德志(江苏省盐城市审计局)

 

    今年初,笔者偕同事在中国审计报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篇经验报道,题目是《让每个农户“水均益”》。这篇稿件我们没有与编辑联系过,虽然预料肯定会采用,但没有想到见报稿,竟一字未改,而且用得这么好。
  事后总结,我们觉得这篇稿件之所以获得成功,首要原因是标题和文风费了脑筋。首先是肩题,我们用几十字,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提并论,拔高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全局战略意义,其次,是文章标题,经过反复推敲,敲定为《让每个农户“水均益”》,水均益是央视名嘴,家喻户晓。放在这里,能引起悬念和关注,同时也巧妙地揭示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本质。大标题是这样,小标题同样如此。我们用“贷款,贷来了一个全新民主管理模式”、“履职,确保每们农户高效、节约和有序用水”、“收效,比较中方显优劣得失”三个段落标题,来统筹全文,尽量克服了枯燥乏味呆板的标题风格。同时,尽量保持内容文字的活泼生动形象,做到理性和感性的兼容并蓄。具体来讲,即用事实和数据说话,陈述引入人物的客观介绍,对经验作归纳总结,而不是传统的作者主观叙述,同时,进行历史对比,凸现经验价值。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透过审计项目的视角,来观察、思考和总结财经方面的内容,报道的经验在全国有借鉴和推广价值。去年,我们在随同农环处调研世行贷款农业灌溉项目审计时,发现了世行贷款要求绑定成立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是解决农民用水难、用水贵,节约水资源,减少社会运营成本和行政干预的组织形式。当时我们想,如果把这一组织形式的经验总结和推广到全国,无疑也具有重大的现实的指导意义。于是,我们跳出审计,选取了响水一个比较成功的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了一番实地设想和走访,并且从组织模式、职责履行、实际效果三个方面谋篇布局,形成了这篇经验报道。
  再举一例。去年,单位里组织审计人员去南京审计学院进修,我写了一篇《盐城审计局80%人员集体去南京审计学院“充电”》的新闻,投给中国审计报,被无情“枪毙”。我心有不甘,老是在琢磨,为何就没用呢?是不是这样的消息在我们这里是新闻,但放到全局范围内考量,就不是新闻?怎样把这件事报道出去?久而久之,脑海里闪现一个灵感的火花,这件事的过程中穿插过一个花絮,盐城审计局局机关综合处室和盐城市县(市、区)审计局有不少人主动报名插班进修,而且那时正值酷暑难当。盐城审计人有火一般的学习热情和渴望,我何不以进修为由头,探秘一下背后的原因。这样,既能把这件事报道出去,又能为构建学习型机关提供一点启示和借鉴,新闻价值不是更高吗?想干就干,我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和素材,追寻盐城审计人求学若渴的奥秘,梳理、挖掘出三点缘由,并以新闻素材支撑和充实,还苦思冥想了一个自以为能吸引眼球的标题:《用无形之手制造“本领恐慌”,盐城审计提升团队学习动力出奇招》。投给审计报后,编辑只把题目改成了《盐城审计:差别化管理激起学习动力,审计人员感到能力危机,纷纷加压充电,87%以上人员获审计师中级以上职称》,很快用了出来。
  这两篇报道给我的启迪是,写新闻不能仅仅满足于写动态消息和应景文章,而应该捕捉在全局范围内有新闻价值,能够叫得响,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闻,同时,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新闻中蕴藏的事物规律,从新闻中找寻解决问题的答案,进而在新闻共享中,彼此启发审计思路,共同提高审计水平。坚持带着问题写报道的导向,才能摆脱仅仅是上一篇稿件,拿几个分数的低层次束缚;才能突破浅层次、易碎性的束缚,写出深度,写出蕴味,写出价值;才更有竞争力和生命力,更能与报纸的服务功能吻合和合拍,更能得到编辑的器重和赏识,更能发挥长久的指导借鉴推广价值,发挥审计的宣传功能。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曾经反复学习了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审计署领导人的讲话精神,从中发现了很多新闻写作的选题,如怎样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领导和业务指导,如何防范跟踪审计三大风险,如何加强审计机关的内部监督,如何整合资源提高审计机关的效能,怎样发挥审计联席会议的作用,怎样构建大财政审计格局,怎样转变审计监督方式,怎样发挥审计机关在工程建设领域内突出问题的治理作用,审计信息资源如何进行“二次开发”,等等。
  这些课题贮存在我的脑海里,一旦单位里出现相关的活动、措施、经验和成效,我就把这些新闻原料,拚装嫁接植入到课题里。如果说以前,我写新闻是以产定需、是什么、有什么就写什么的话,此时已转型升级到以需定产,以需用材,根据选题需要,选用素材的阶段。通俗地说,以前的一碗米,习惯性的思维,只能做成饭和粥,现在,打开思路,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如做成米饼,扬州炒饭,八宝粥,粽子,等等产品。所以,在别人“眼中有,笔下无”的新闻素材,就容易变成“眼中有,笔下也有”。这样的操作方法转变,使报道选题更具宏观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全局性,也能够帮助实现新闻写作的超越和突破。
  受益于这种超越和突破,去年,我在中国审计报刊用了多篇稿件,如《盐城审计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将创优项目和科研攻关“捆绑作业”,实现优势资源向课题组集中,艰巨任务向课题组倾斜》、《让先进吃香,使大家争当,盐城审计以厚待先进提升榜样示范带动力》、《盐城市审计局加强管理提效能,强化时间、项目、人员、经费、技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利用》、《盐城审计注重发挥政治思想工作三大功能》、《规范行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盐城审计为净化拆迁市场出力》、《工程建设领域内的一块净土──盐城市生物工程学校“强内控,促规范”纪实》、《有位才能有位──江苏悦达集团审计部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纪实》,等等。

  从新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带着问题写报道的另一种尝试。这种尝试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取决于单位里有没有这样的报道素材,可资解决问题。如果有,是不是具备系统性、全局性、渐进性和指导价值,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能不能出经验,出方法,在更大范围内叫得响。有时,这样的报道素材,还是不断发展和积累的,此时无不代表以后无,此时浅不代表以后也浅,此时针对性操作性弱不代表以后就不强。所以,写这类报道,一定要做有心人,勤积累,要善于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演过程。把零碎的局部的孤立的事物和素材,用问题这根红线串起来,适时地更新、梳理和补充素材。
  去年我曾写过一篇《盐城审计四措并举改善工程建设领域“软环境”》的报道,这篇报道我是当作课题研究来写的,也即先弄清改善工程建设领域“软环境”的一般方法和途径,包括查案件,提交审计信息促进,还有落实审计决定和建议,召开会议推动,等等。然后,我再采用倒推法,按图索骥,看单位里有没有这样的做法和成效。一看有,我就拿来串并,于是形成了“现场督,案件敲,信息促,会议推”分别起头,自然成段、相互贯通、融为一体的布局。这样的布局,摆脱了一般经验材料呆板枯燥的格式,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去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活动,单位领导重视抓工程建设领域内的正面典型,发挥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示范引导作用。我觉得,这也是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一项有效举措,又以“典型引”为段落小标题,并更新去年的新闻素材,形成了《盐城审计五措并举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报道,同样也被有关媒体采用。

  带着问题写报道,写信息,与带着问题写调研文章,写经验材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带着问题写的报道,只要改头换面,把新闻要素隐去,把文字的活泼和感性降低,增强抽象性和理性,就能成为一篇调研文章或论坛文章。比如,去年,我们将《盐城审计从六方面加强对县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领导和业务指导》这篇报道,改头换面,去掉单位名称,增加抽象内容,改成了《刍议市级审计机关如何加强对县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领导和业务指导》理论探讨文章,被审计署网站理论探讨栏目采用。带着问题写报道,写信息,基本的框架可以采用调研文章和经验材料的格式,分段展开,抽丝剥茧。但每一段的内容,以及每一段的标题,一定要符合新闻的写作要求。也即一定要具备新闻的要素,文字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简洁明了,标题要鲜明直白,富有感性,一目了然,短小精悍。导语部分一定要用新近发生的新闻由头,来引出下文,切忌用“为了什么”这样的俗套老旧格式。比如,去年,我们写的一篇报道《盐城审计课题组建设取得“五项突破”》,分别用四个新颖活泼的小标题:人员配置--从封闭走向开放、项目分配--从分割回归整体、科研攻关--从微观跃向宏观、环境改善--从平稳变为活跃,来统筹全文,形成了一个贯通交融的整体,同时,也摆脱了以往审计材料标题单一、严肃庄重的老面孔。(来源审计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