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审计长刘家义《在深化改革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感
苏州市审计局 朱建中
最新一期出版的《求是》杂志刊登了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深化改革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21期)的署名文章。这是一篇审计人用审计视野透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问题切中要害,深刻透彻,提问题一语道破,一针见血,析问题由表及里,深入浅出,解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揭示存在问题,剖析产生原因,提出改进建议,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用“笔”说话,用“笔”说事的好文章,值得我们好好一读,好好“品味”。
虽然,审计长刘家义《在深化改革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章中只字不提审计,但还是让愚从其笔“说话”中,仿佛听到了审计之声,听见了审计之音,仿佛从其笔“说事”中,看到了审计之为,见到了审计之功。读罢,不仅让笔者产生诸多涟漪,而且引发许多思考。试想,如果工作浮躁,走马观花,不可能观察到体制、机制上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如果工作漂浮,蜻蜓点水,不可能揭示出如此深刻而尖锐的问题;如果工作轻浮,浅尝辄止,也不可能对问题剖析的如此透彻,淋漓尽致;如果工作轻率,隔靴搔痒,不可能对解决问题提出如此的真知灼见,言之凿凿。也就是说,如果不善于用“笔”说话,不勤于用“笔”说事,不可能把如此深层次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一一“展示”。由此可见,虽然文中字里行间不提审计,但见审计之影;虽然文中从头到尾不说审计,但见审计之为;虽然文中至始至终不讲审计,但见审计之手,虽然文中前前后后不谈审计,但见审计之力;虽然文中字斟句酌不曰审计,但不曰审计胜曰审计;虽然文中句斟字酌没瞧审计片言只语,但瞧审计“此地无银三百两”。从中不难发现,不难捕捉,审计出谋划策为领导当“参谋”跃然纸上,审计献计献策为领导做“助手”力透纸背,让人“领略”到用“笔”说话的重要和分量,让人感触到用“笔”说事的作用和效果。
我们常说,审计要为领导当“参谋”,做“助手”。显然,审计既要做好审计监督,更要做好审计服务,既要在审计监督上下功夫,更要在审计服务上做“文章”。可以说,审计只有监督,没有服务,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审计。事实上,审计的“参谋”、“助手”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审计审了多少单位,查了多少违纪、违规金额,更要看到审计发现和揭示体制、机制上深层次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及方法与对策。也就是说,审计既要“参”更要“谋”,把看到的问题,尤其是体制、机制上深层次的问题,用审计独特视野,独到见解,形成白纸黑字地“说话”,形成力透纸背地“说事”,做到既要用口说,更要用“笔说”,口说与“笔说”相结合,口说与“笔说”同“给力”,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这就是审计长刘家义《在深化改革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文章给人的启迪和收获,这也是用“笔”说话的不同凡响,事半功倍,这也是用笔“说事”的不同寻常,充满“魅力”。
不难看到,时下我们的不少审计人员确实也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确实也有观察问题和洞察问题的独具慧眼。但,无可否认,不无遗憾,我们的有些审计人员没有很好地将这一审计具有的得天独厚,与众不同的独特资源优势放大化、最大化,不是只有“做功”,就是缺少“写功”,不是只会“汗水”,就是缺乏“墨水”,不是只有口说,就是缺少“笔说”,不是只会用“阿拉伯”代说,就是缺少用白纸黑字“写说”,不是只会“八股文”,就是言之无物,不是只会人云亦云,就是“空对空”,从而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缺归纳、少总结、乏提高。虽然审计发现了问题,但缺少“笔说”,缺乏“写说”,使不少问题因“笔说”不力而“吐”不出来,领导不知所然,只好“到此为止”,因“写说”不够而“倒”不出来,领导不知所云,只好“束之高阁”,导致本应该能取得审计最大作用的,却因你“上交”的竟是枯燥乏味的“阿拉伯”,缺乏为之“配套”的白纸黑字“说话”和“点评”,结果问题不清,问题不明,建议不详,没能引起领导的重视,没能成为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由此,问题“溜之大吉”,审计整改不了了之,审计作用大打折扣,真是令人扼腕叹惜。
可以说,审计工作者站在国家治理最前哨,站在经济领域最前沿,对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问题“站得高,看得远”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因而对问题最具观察力,最具洞察力,最具判断力,最具分析力,对解决问题也最具针对性,最具措施性,最具对策性,最具操作性。这一“先决条件”可谓是你无我有,你有我深,你深我独的“得天独厚”。
其实,在我们审计队伍中会“咬文嚼字”的人并不缺,会“爬格子”的并不少,缺的是一种对问题的归纳、总结、提高,形成白纸黑字“说话”的意识,少的是对问题动脑、动笔用“笔”说话,用“笔”说事的习惯。显而易见,这一“少”少掉了审计建议的采纳,这一“缺”缺掉了审计成果的转化,这一“少”少掉了审计结果的运用,这一“缺”缺掉了审计整改的落实,这一“少”少掉了审计既监督又服务的功能,这一“缺”缺掉了为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这一“少”少掉了审计“免疫功能”作用的最大发挥。由此可见,这一“缺”实在缺不得,这一“少”实在少不得。
毋庸置疑,审计不仅要反映“阿拉伯”,更要揭示“阿拉伯”背后的问题。也许你是审计的行家里手,但你并不是审计的“多面手”、“多能手”。因为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审计建议采纳,审计成果转化,审计结果运用,审计整改落实,这就需要通过审计之口,审计之笔为之助推,为之实现。因此,口说与“笔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尤如车辆上的轮子,并驾齐驱,缺一不可,所以,审计人员理应要善于用“笔”说话,勤于用“笔”说事,把审计发现的问题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抖擞”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审计,重视审计,支持审计,理解审计,配合审计,使之成为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成为公众参与审计监督,推动审计工作的“助推器”。
事实上,审计要当好“参谋”,做好“助手”,不仅需要善于“参”,而且需要勤于“谋”,不仅需要善于“左膀”发力,而且需要勤于“右臂”给力,唯有既有口说又有“笔”说的同时发力,审计才不愧为领导的“左膀右臂”,决策者的“参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在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来源江苏审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