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楠青 蒋典(江苏宜兴市审计局)
审计影响力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关键,是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提升审计影响力才能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更好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才能为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服务。
一、提升审计影响力需要转变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审计工作同样存在着一个转型升级的问题,如果审计人员仍固守传统的思维方法、工作模式和审计方法,就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也无法有效提升影响力。一是转变培训学习理念。领导班子培训学习是前提,审计业务人员培训是关键,只有领导重视培训学习,关注审计形势发展变化,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才能为业务人员设置科学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二是转变服务理念。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更加适应党委、政府和群众需求,更多关注领导重视、社会关心、群众关切的热点和难点,摒弃就事论事、简单查处的思想,改变围绕完成全年审计工作考核目标而开展工作的态度,站在百姓的角度审计,站在市长的高度思考;三是转变创新理念。创新是审计永恒的主题,审计创新也是不断扬弃的过程,审计工作创新不能脱离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但审计法规和审计制度也需要不断优化,审计工作依“法”进行,同时也对“法”提出优化意见。审计过程中的各种新思路、新措施、新方法、新手段,都是审计创新;四是转变方法理念。审计方法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简单的查账、翻阅凭证早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如今的审计现状需要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将财务与业务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运用绩效评估、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问卷调查等方法,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
二、提升审计影响力需要服务决策
决策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一个决策小到一个员工的去留大到一项产业政策的制定,都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提升审计影响力就需要审计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成为领导决策的助手和参谋,将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归纳、整理,针对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认真剖析、研究办法,及时以审计信息、呈阅件、审计报告等多种形式反馈到有关部门,为决策机构提供翔实、科学、准确的信息,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使审计成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巨大的社会效益。其次审计还应对已决策的事项进行评估调查,审查决策机制是否健全完善、决策程序是否合理合法、决策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决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否良好,从而促进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决策机制,提升审计影响力。
三、提升审计影响力需要制约权力
温总理指出,“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对行政权力加以制约和监督,是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根本属性和使命,能否有效制约权力的滥用,发挥好审计在权力约束和监督上的作用,是提升审计影响力的必要因素。监督权力首先应该知道权力存在于哪些地方、以什么形式存在,作为审计来看,权力不仅仅与资金量的大小挂钩,且分布于政策决策中、业务执行中、运行程序中等等。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对象的表面现象看到内在本质,由日常业务看到权力使用,由点到面,层层深入。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时,加强对财力分配权的制约和监督;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对相关责任人的经济决策权进行监督;开展专项资金审计时,确保每一笔资金都投向真正需要的地方,确保权力真正服务于人民;开展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审计时,披露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中的不合规现象,促进财政性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四、提升审计影响力需要心系百姓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方面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越来越多,审计心系百姓就应该明确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例如涉农、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环境保护等等,从而科学谋划、履尽职责,把民生审计贯穿于各项审计工作始终: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各项支农资金的审计力度,使惠农措施落到实处;以促进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为目标,检查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否得到保障,高等教育收费是否规范,财政是否坚持加大对教育投入;要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审计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查处违规收费现象;要关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环境生态等涉及长远利益方面的问题;要关注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等涉及公共产品均等化的问题。
五、提升审计影响力需要强化宣传
审计宣传是巩固审计成果、扩大审计影响、展示审计风采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加强审计工作的宣传,要突出审计职能、审计机关建设、科学审计理念、审计政策法规、审计方式方法创新的宣传;二是加强审计成果的宣传,深入推进审计公告制,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发布公告、公报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并且取得社会对审计的支持和理解;三是加强先进事迹的宣传。审计队伍中有一群勤奋敬业、艰苦奋斗、为民爱民、无私奉献的审计工作者,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不仅让审计同行以他们为榜样,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为审计事业增光添彩,而且能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审计,扩大审计影响力。
六、提升审计影响力需要整体联动
所谓“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提升审计影响力不仅需要审计机关内部、而且要横向、上下审计机关之间,弘扬团队精神,加强沟通联系,互相协调配合,强化整体合力,各项工作“齐步走”,共同克服困难,抵御风险,共创审计辉煌。一是在审计机关内部,应强化团结共事的意识,每一个审计人员要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树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审计目标的实现,共同提高本机关的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其次在横向审计机关之间,应强化沟通学习的意识,将好的审计经验和审计方法进行共享,树立审计“一盘棋”思想;三是上级审计机关从法律法规、业务制度、审计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和考核,开展各种业务培训、经验交流、技能竞赛和技术练兵,让审计人员展示才能,实施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充分调动全体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共同提高、整体推进的目标,从而使审计事业品质更为优秀。
七、提升审计影响力需要科学评估
审计的作用是通过审计评价评估实现的。提升审计影响力更需要对审计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估,以期实现审计目标的最优化、审计效率的最大化、审计效果的最佳化。一是进行审计绩效评估。对做的审计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看看项目开展的时间与投入的兵力是否相符、有成效的项目占总项目数比例多少、已整改项目占发现问题项目比例多少等等。有些审计机关每年做的项目数量颇多,但是有成效、有影响力的审计项目却寥寥无几,我们需要对一些绩效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对策。例如是不是立项不够突出重点呢?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审计工作必须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审计机关应对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对宏观政策的执行情况、有关行业的经济活动情况、有关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以及事关转型发展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审计调查力度。其次是不是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不够?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预防腐败的机制制度尚不健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仍时有发生。审计人应该敢于直面问题,树立大案要案意识,注重挖掘案件线索,凡是发现重大问题,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不断扩大审计机关的威慑力和影响力。或者审计报告发出后有没有在拓展审计成果上下功夫呢?在当前的情况下,仅依靠审计报告往往成效有限。要深化审计成效,就必须拓展审计成果。例如,将审计报告撰写为审计要情向有关领导汇报,或者将审计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撰写为审计信息向媒体发布,也可以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布等等;二是审计纪律作风评估。通过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来进行监督,例如审计机关职能科室、审计人员之间定期进行监督打分;让被审计单位填写调查问卷对审计人员进行评估;利用媒体发出公告,邀请社会大众对审计人员进行监督评估等等。
八、提升审计影响力需要提升定位
归根到底,审计影响力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卓有成效的审计工作支撑的,做好做强审计工作不提升审计定位是难以实现的。提升审计定位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提升审计目标。以为被审计单位规范业务活动提供更好的意见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合理的参考依据、为百姓服务提供更实用的信息建议等为审计目标,紧扣现代审计新形势;二是提升审计质量。牢记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制订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从审计立项、审计调查、审计方案、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整改等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有效实现审计目标;三是提升能力素质。只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效率高、自身廉、“人法技”相辅相成的审计队伍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才能圆满完成新形势下审计任务。审计人员要提升查核问题的能力,敏锐地发现审计疑点和问题线索,加以落实并做出准确的定性;提升分析研究的能力,充分认识宏观政策的内涵,做到宏观政策与微观问题的完美结合,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建议或意见;提升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运用数字化的方法或者手段发现问题线索,实现数字化审计等等。(来源审计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