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风采
特别推荐:改善审计机关管理的六个“度”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2-01-05
 
浏览量: 1
 
| | |

 

王蓓(审计署长沙办)

 

    改善机关管理,打造政通人和、运转有序的审计机关,是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的根本途径,是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审计机关要改善和加强基础管理,现阶段必须紧紧围绕六个“度”,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足文章。
  一、改善机关管理机制和方式――关键词:精细度
  精细化管理是国家机关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服务保障水平的必由之路,其基本方法就是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审计机关要改革完善机关管理机制和方式,必须全面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着力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机关管理机制,做到公开、有序、规范、明晰、高效。
  一是以制度建设与执行为抓手,将规章制度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与规章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两者紧密结合,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第一,注重宣传和培训,让干部职工了解、熟悉、掌握制度,并增强遵章守规的责任意识。第二,注重遵守和执行,把遵守制度、执行制度、按章办事、依法行政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第三,注重反馈和调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根据情况变化和反馈意见及时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
  二是明确部门职责、理清岗位责任。科学界定处室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防止互相扯皮;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因事设岗,因岗设人,职责明晰,环环相扣;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的目标、标准、规则、要求、办事程序以及人员素质等。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分工不明、责任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机关痼疾,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权利义务机制。
  三是优化机关工作流程。建立科学的办事流程,明确流程中各节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覆盖全办各项工作的流程图网,将所有办事程序简易化、直观化、透明化,方便干部职工了解掌握并遵照执行。
  四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考评激励机制的建立,是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可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杜绝遇事推三阻四的情况,营造“凡事愿意干”的氛围。考核的关键在于细化和量化,将机关所有的大小事务用考核这根绳串起来,将分散的责任在考核中集中起来;激励的核心任务则是建立一种积极向上、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竞争环境。
  五是建立机关工作动态监管机制,及时反映全办干部职工的工作状况。在一个透明的及时的监控环境里,每个人在干什么事,该干什么事,该什么时候干,一目了然。
  六是继续推进督办制度和通报制度,形成“决策、执行、督办、反馈、调整”的有效工作机制,维护决策部署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动决策落实、改进工作作风、确保政令畅通。
  七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行政管理数字平台,通过网络办公提高效率、规范流程、加强沟通、共享信息、辅助决策、降低成本。
  二、加强财务管理――关键词:透明度
  财务管理是机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本身就是从事财务监督的,更要力求自身财务管理的严格规范。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机关财务管理要积极推行“阳光财务”,坚持公开透明理财、节俭廉洁从政,以有限的经费保障机关的正常运转。
  一是民主理财,透明理财,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运行。第一,严格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要财务事项坚持集体决策。第二,实行公开透明的财务执行程序,坚持阳光操作,做到事前申请、事中控制、事后审核。第三,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坚决按财务制度办事,将财务管理工作责任分解,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第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严格采购管理,并重点解决资产管理中的“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做到账实相符。第五,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在办内公开预算及财务收支情况,坚持每年进行内部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是精打细算,严控支出,确保预算收支的严格执行。第一,坚持“收支平衡、精打细算”的原则,全口径细化预算,保障预算执行均衡。第二,加强标准化管理,做到预算编制有标准、费用有定额、审批有依据。第三,严格厉行节约规定,确定约束性节约指标,严控各项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机关运行成本。第四,强化审计项目成本控制,建立审计工作绩效评估制度,努力做到申请计划有概算、正式进点有预算、审计过程有核算、项目结束有决算、成果绩效有评估,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绩效。第五,严格预算调整,严格执行预算调整程序,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年度综合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保证各项预算得到严格执行。六是认真做好财务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财务管理,也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审计宣传――关键词:开放度
  审计宣传是审计工作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把审计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的桥梁和纽带。要进一步提高审计宣传的开放度,调动多方积极性,提升宣传的层次、拓展宣传的领域、扩大审计的影响,全方位、多视角对审计工作进行宣传,提升审计工作的开放性。
  一是着力培养审计宣传人才。第一,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审计宣传人员的培训,通过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和实战演练等形式,更新宣传思想观念,强化宣传工作能力,培养扎实的基本功。第二,重视选拔审计宣传人才,拓宽引进人才的视野,从审计基层、新闻单位和大学生中遴选人才。第三,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宣传人员,鼓励与组织宣传人员到审计一线采访报道,开展有规模的跟踪报道与宣传。
  二是积极拓展审计宣传渠道。在对外宣传上,要充分利用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杂志和审计署门户网站等媒体扩大对外宣传。在对内宣传上,除了发挥审计现代传媒手段的作用外,还应采用壁报、专栏、讲演会等形式,办好信息简报等宣传物,营造浓厚的内部宣传氛围,增强对内宣传的效果。在宣传形式上也要追求丰富多彩,不仅要大力抓好新闻宣传,还应积极鼓励审计文学创作。
  三是建立审计宣传工作机制。第一,要建立审计宣传的社会协调机制。整合社会宣传资源,加强与党委及宣传部门的协调,建立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优化审计宣传工作的大环境;在机关内部,要实行责任到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宣传运行机制。第二,要建立审计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分析与宣传,将审计情况转化为前瞻性和预警性的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问题整改和制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审计成果利用的多元化,从而达到审计宣传的目的。第三,要建立审计宣传考核与激励机制。必须建立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责任到人的考核机制,建立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宣传工作的考核奖励力度,做到激励有力、约束有效。
  四、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关键词:深入度
  审计理论研究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能力不足是影响审计干部宏观分析能力和审计机关审计成果提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理论研究的深入度方面,一是理论研究组织工作不深入,二是理论研究成果深度不够,需从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理论研究工作机制。第一,要将理论研究纳入审计工作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力争理论研究与审计业务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检查指导、一起考核奖惩,实现两者有机融合、相互协调,以有效发挥理论研究对审计业务的指导、促进和保障作用。第二,要建立健全理论研究工作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将理论研究成果纳入部门和个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审计人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并建立优秀审计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和宣传推广应用制度,从机制上调动干部职工参与理论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力度,在时间、人员、经费等各方面为理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第四,要充分发挥审计科研机构对理论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带头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审计理论研究活动,积极探索适合审计工作特点的理论研究工作途径和方法,活跃理论研究氛围。第五,要加强对外沟通和协调,搭建各种平台,畅通各种渠道,扩大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影响力。
  二是大力培育理论研究骨干,整合研究力量。第一,要加强理论研究骨干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分析研究的高手,造就一批理论研究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构建全员参与、骨干带动的理论研究工作格局。第二,要加强科研协作,借助外部科研力量,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在课题研究、成果评审、论文点评、理论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交流与协作,重点课题联合攻关,以提升研究成果的层次与技术含量。
  三是结合实践挖掘课题,提升理论研究层次。第一,要加强重点课题研究,集中突破。积极参与当前重点、热点和难点课题研究,集中突破,扩大影响。同时规范各类课题的立项申报、过程控制和结题评审工作,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第二,要结合审计项目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将课题研究任务纳入具体审计项目,边审计边研究,对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行业性的问题,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并深入研究。实行研究人员与业务人员、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科研与调研相结合,增强审计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五、加大后勤服务――关键词:满意度
  后勤服务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后勤工作不是中心,但要服务中心;后勤工作不是大局,但又牵动大局;后勤工作不是小事,但又必须从小事做起。后勤服务工作要围绕“满意度”做文章,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始终以干部职工的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主动服务,拓宽思路、创新服务,超前思考、靠前服务。
  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后勤服务工作制度,进一步理清和完善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理顺流程,使今后的后勤保障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是要增强服务意识。后勤服务工作者必须强化从事后勤服务保障的角色意识,准确定位,摆正位置,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学的服务理念内化为自觉行动,真正落实到各项服务工作当中,积极主动服务,热情周到服务,深入细致服务。同时,坚持科学的改革发展方向,完成后勤部门由服务的生产者向服务的组织者的转变,把精力集中在对服务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上。
  三是要提升服务质量。后勤服务工作者要经常听取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敢于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模式,在丰富后勤服务的内涵上多下工夫,不断地总结、创新和提升。要认真解决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快捷的服务,弥补过去的欠账、解决当前的问题、规划未来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六、健全“四个”机制――关键词:参与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审计机关管理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干部职工的主体地位,保障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干部职工的主人翁作用,调动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
  一是加强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干部职工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
  二是推进民主管理,鼓励干部职工参政议政,重大决策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提高干部职工对机关事务的参与度。
  三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职工参与、诉求表达机制,保证干部职工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四是健全完善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引导干部职工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
  五是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走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与群众谈心交心,掌握思想动向,加强沟通了解,了解职工实际困难,通过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六是建立审计干部心理预测、预警机制和情绪疏导机制,建立干部队伍思想动态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工作心态。
  七是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来源审计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