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风采
特别推荐:审计工作的“十大忌讳”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2-01-14
 
浏览量: 1
 
| | |

 

雷友华(湖北黄冈市审计局)

 

现如今,审计机关青年干部学历越来越高,普遍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综合素质。但受制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青年干部仅凭书本知识是难以从容应对的。笔者从事审计工作二十多年来,一路跌跌撞撞,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反思,人生就是这样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如果把我工作中的一点教训和体会展现给大家,说不定能够为青年干部带来一些启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
  一、切忌唯我独尊,不以监督者自居。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从行政执法上讲,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存在着主动与被主动的差异。但从人格上讲,从工作关系上讲,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又是平等的。过去,我们在搞审计的时候,往往有一句口头禅,我是“管”你们单位的,这个“管”字给自己无形添加自尊自大的“信心”,好像我是监督者,你就要听我的,把被审计单位拒之千里之外,使审计和被审计无形成了一种对立关系。要知道,我们国家审计是监督之中的弱势,是在弱势之中监督,我们有很多的尴尬,也有很多的困惑,还有很多的无奈。比如说审计的手段不硬,审计调查效果低下;财务管理制度滞后,审计的执行效率不高;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完备,经济责任人的任用不能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相匹配;审计体制与审计职责不对称,财政审计的结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审计报告的质量、层次不高,审计结果得不到领导重视;审计时间紧、任务重,审计的目标和效果不明显;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绩效审计得不到有效实施。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审计还处在不完善、不健全的发展阶段,审计工作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被审计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离开了他们,审计将是寸步难行。再说,在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审计也要讲究和谐审计,和谐才能促进交流,和谐才能促进审计的有效实施。因此,我们审计人要力求戒骄戒躁,不要把被审计单位对我们的尊重误认为是我们骄傲的资本,这是一个错觉,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当然,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也不是不讲原则,我们要在是在讲原则的基础上,讲究和谐的审计关系和氛围。
  二、切忌入乡随俗,不以接待论态度。在长期的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态度千变万化,有的是先冷后热、有的是先热后冷,有的是不冷不热,有的是热上加热。作为审计人员不能让这些表象这蒙蔽,应当以不变应万变,只要被审计单位能全力提供审计条件,能及时提供审计资料,能真实说明审计情况,使我们的审计工作顺利、有序、有效地完成,这才是我们审计工作所需的,这才是真正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审计工作就失去了主动性。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一切以工作为重,一切从工作出发。
  三、切忌先入为主,不以寡论断是非。长期从事写作的人都知道,写文章难,修改文章更难。因为修改文章先要学习别人的文章,理解写作人的中心思想和逻辑思维,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修改。事实上审计工作与修改文章是同一个道理。大家知道,会计记录的对象是会计主体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对会计主体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序时纪事,会计账目实际上就是一本纪事性的文学书籍。我们搞审计首先要学习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结构,审计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我常讲会计原理只有一本,但会计的处理方法却千差万别,同一项经济业务在不同的会计手里,其处理办法不同,同一项经济业务在不同的行业里,也可以得出不同的财务结果。比如说某单位收到一笔款项,在没有其他相关票据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作“暂存款”处理,而在企业则可以作“应付款”、“其他应付款”、“暂收款”等业务处理,这都不违反会计原则。因此,我们只有学习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和会计处理,才能为我所用,更好地处理审计事项。过去,我们有的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一打开账本就先入为主,凭经验判断,妄加评论,批评会计这也做得不对、那也做得不是,这样做不仅降低了审计威信,有时也伤害了会计人员的心。记得我有次在审计一商贸企业,发现该单位年度保留待摊费用大大超过了以前年度,就指出会计违反会计核算的一惯性原则,多提取、少摊销了待摊费用,虚列了企业年度利润。对此会计不服,并拿出了待摊费用提摊标准和计算方式,后经我们再次核实,会计核算是正确的,待摊费用过高是由于库存商品过高、商品销售未实现造成的。这个例子说明搞审计先要当学生,学好了之 后再当 老师,这既是做人的道理,也是审计工作的要点。
  四、切忌不求甚解,不以现象论本质。在我们现在的审计人员当中,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账查完了,审计就搞完了。如果这样搞审计,那么审计是不全面的、不系统的、不完整的,甚至有时审计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为什么?理由有三:一是会计记录的对象是会计主体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经济活动用会计分录、内容摘要和金额数据等简单而又有规律的方式记录和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式我们通常称之为会计语言。但是由于会计规则的限制,会计语言是不可能全面、生动、具体地反映经济活动,审计仅凭只言片语的会计语言就能全面了解审计事项,这几乎不大可能。如某单位收到某破产改制企业资金20万元,该单位将此款挂作往来。如果就账面而言,审计人员通常就会将此项定性为违规收费、或者定为收入挂往来、或者定为隐瞒非税收入。但事实上该企业上交的此款是经企业破产机构确定的,是专项用于处理破产下岗职工尾欠事项的专项资金,部门将此款挂作往来完全是正确的。二是审计工作要求审计证据要客观、充分。在我们的审计实践中,有的审计人员将会计分录直接作为审计证据,有的以会计记录为起点,去推断记录背后的审计事项,有的以会计口头说明作为审计证据,这些充其量只是一种辅助证据,如果用辅证据去代替主要证据,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我们有个单位将上级拨入的奖励资金,用于发放单位职工奖励,这从账上看是正确的,后来一查文件,我们发现该项奖励实际是用于奖励有贡献的企业,而不是奖励给部门的。三是审计报告虽然是行政性文书,但事实必须清楚,要素必须齐全。审计报告要说明的审计事项应当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等要素,这些单从账上是查是搞不清楚的,需要我们去追索、求证,查清会计记录背后的事实真相,从而达到审计的真正目的。谈到这里,我个人认为,审计查完账只是了解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一些审计事项线索,关键是要对线索进行分析和研究,从部门的职能入手,从部门的管理入手,重点要关注职能部门的七项经济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二级单位的经济实体管理、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专项经费的管理、执罚执收事项的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可以说这七项管理是部门经济活动的本源,也是会计核算的根本所在。
  五、切忌半途而废,不以艰难而不为。近十几年来,国家审计机关一直把查处大案要案作为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我们既有查处大案要案的成功经验,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有的审计刚刚结束,被审计单位就发生了大案要案;有的案件事项没有引起审计人员的足够重视,而往往这些事项就成了案发点,使大案要案与审计工作擦肩而过;有的案件问题虽已查出,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被知情者举报而查处,这些可以说是审计人员的切肤之痛。从审计人员自身原因上来讲,造成以上原因的无非有两条:一是深度分析不够。审计人员发现了疑点,但没有从案件的角度去把握和分析,不善于把会计资料与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和业务职能紧密联系起来,在把握大案要案线索还不得要领。在我市一金融企业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该单位一笔数千万元的转贷资金不正常,但又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和重视,没有认真加以分析,好端端一个大案要案线索被被审计单位一略而过。后经有关部门查处,该单位主要负责人仅此笔业务就受贿百万元以上。二是调查力度不够。大凡大案要案没有一件是摆在会计账目上而被直接查处的,需要我们审计人员做过细的工作。应当承认,在市、县级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平均每个审计人员每年要完成上510项审计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内查外调。从主观上讲,审计人员很少去考虑对外调,主要是社会环境不好,审计对外调的信心不足,审计条件有限,对外调工作的艰难存在恐惧的心里,使一些重大线索没有得到追查。我们在审计某大学图书馆建设项目中,发生该项工程桩基础入岩层签证与勘测报告的深度不一致,由于审计时间安排较紧,审计人员只是简单问了一下该大学的工程审计人员就没有继续追查下去。结果此线索被知情人员举报到检察部门,一举查处了涉及工程负责人、内审人员及质检等6名受赌人员的大案。因此,我们要在审计中不要轻而一举地放弃疑点,要有追根索源、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切不可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六、切忌各自为政,不以个人论英雄。审计小组是一个工作团队,尽管审计分工有各自承担的审计事项,但由于会计核算是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需要我们在审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提高审计效率。比如说购建固定资产的审查,负责资产的审计人员要查,负责财务收支的审计人员也要查,如果两个审计人员各自为政,都对固定资产的购建进行详查,不仅审计内容重复,而且审计时间也就浪费了,如果由一个审计人员主要详查,审计就能节约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能加深对审计事项的理解。在审计中,有时两个审计人员共同查到了一个审计事件,但由于所查的审计事项不同,所持有的角度不一,认识事件的观点差异,往往得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只有大家在审计中相互交流,才能加深对审计事项的理解。比如说企业会计核算的待摊费用,从在财务收支审计上讲,它无法认定是否合理,而从资产审计上讲,它可以通过对待摊费用标准、对象、依据进行核查,以此可以判断是否合理。三是提高能对审计事项进行准确判断。在我们审计工作中有的审计事项从一个科目中看是合理的,但从另一个科目看是不合理,只有把两个科目的审计情况综合起来,才能全面对审计事项进行准确判断。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在事业费结余中列支固定资产购建费,从固定资产的科目中看是正确的,但从财务收支的角度上看又是错误的,因为固定资产的购建必须列入当年的财务收支核算。因此,审计小组是一个团体,审计的成就是小组共同所有,只有发扬团队精神,互相交流,团结协作,审计才有更好的成果,才有更高的功效。
  七、切忌生搬硬套,不以教条而盲从。年轻干部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完全有能力把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审计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把国家审计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审计工作实践上讲,一是要对会计的理念善于把握,融会贯通。我认为会计最根本的就是如实、客观地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们审计判断审计事项的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任何会计处理都是错误的。比如说:预算执行单位未将财政代扣款列入单位财务收支,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它影响财政预算的执行性,影响单位财务收支的完整性,应当加以纠正。但与此同时,有些会计处理是错误的,但又不影响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审计就没有必要去斤斤计较。比如说有一个单位收到一笔款,有的记“应付账款”,有的计“其他付收款”,尽管“应付账款” 、“其他付收款”在会计原理中有着不同的界定,但这两种记账并没有更改经济活动本来面目,不必去苛求于此。二是要对审计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从事了一段审计工作的人,都有着这样的一个困惑,从下通知到作结论,一年到头周而复始,忙忙碌碌,最后还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审计是为什么?。那么,到底审计是干什么的呢?李金华原审计长说“审计是看门狗”,刘家义审计长说“审计是免疫系统”,最近又讲“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署领导的这些思想我不妄加评论,但从审计是政府的内部监督机构来看,审计的首要职责就是服务于政府,政府的需要是审计的第一要务。但是由于审计的机制和体制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服务还很不到位,审计工作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这是我们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大家在审计中要着手于微观,着眼于宏观,紧紧围绕服务政府的大局,从节约财政资金的角度、从完善制度的角度,从服务经济的角度,从惠及民生的角度,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综合分析,为政府出谋划策,为政府当担职责。三是要正确理解法律法规。审计是一个行政执法部门,审计工作既是一个执法过程,也是一个法律宣传过程,对于法律要灵活运用,深入理解。不仅要知法,同时要懂得立法的根本宗旨,以此提高我们的执法水平。
  八、切忌孤立论事,不以账目判问题。凡是搞过投资项目的审计的同志都知道,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重点在于审查投资管理、投资程序、项目建设的实施、工程预算和决算,通过查证、核清投资管理行为,以此来判断投资项目的财务收支是否合规、真实、完整。比如工程款的支付,什么时候支付是正当的、支付多少是合理的、支付给谁是正确的,这些如果仅查财务收支是无法认定的,只有通过查工程招标投标、工程合同、工程监理签证、工程决算等有关资料才能得以判断和区别。从这点上讲,工程管理是工程财务收支的总控制,财务收支的来龙去脉是由工程管理所决定的,这就是典型的内控制度管理模式。事实上,在我们的部门财政收支、企业的财务收支中,也同样有相同的内控制度加以规范和管理,这些制度有的来自于国家、政府的规定,如财务预算指标是一个总控制;也有的来自于单位管理,如内部经济责任制度、内部费用报销制度,这些都控制着财务收支的具体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部门的财务收支、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实际上是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在理论上叫制度审计。原中南政法大学教授,现受聘广东省审计厅副厅长的王光远就写了一本《制度审计》一书。该书认为是财务行为是由制度规范的,审计财务无意于审计制度的落实情况。问题是我国目前各项制度建设还不完整,制度的管理还不健全,制度审计这个很好的方法得不到有效推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就不重视制度审计。一是制度审计能大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去年开展的全市邮政审计,其中心点就是利用邮政系统严格的财务计划管理制度,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在较短的时间内查处了邮政局几千万元的违纪违规问题。花费的时间短、审计的问题多,取得的效果好。二是制度审计能从正常的支付中,发现不正常、不合理之处。如我们今年在对某单位财务收支审计时,对该单位招待费开支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该单位的招待费发现既有个人包干招待费,也有公共开支招待费,通过对比该单位招待费管理制度,发现个人包干招待费既未明确招待对象,也未明确招待范围,包干招待费实际上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费用,是一种变相的职工福利制度。如果不对比财务管理制度,这类问题就很难发现。三是制度审计能把控财务收支全局。每年的财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部门预算指标就是一个全局性的控制,在审计中,我们往往通过对财务收支情况与财政预算对比分析就能发现很多问题,如转移财政拨款、少列财务收支等。四是制度审计能发现部门财务外收入。如现在大多数部门实行了非税收入与费用挂钩,如果单纯从账面,你查不到挂钩的实际情况,但如果掌握了挂钩的制度,审计就可以通过查收入,对比费用支出,如果费用开支比例大于收入,这说明了该单位有的收入没有入账。
  九、切忌不求实效,不以结论为终结。长期从事一线的审计人员总觉得审计很累,也很忙,有时甚至连想好好座下来思考一下问题的时间都没有。但大家要知道审计是服务政府的,如果审计工作以下结论为终结,不总结、不研究、不分析,那么审计的结论或许只能对被审计单位产生一定的作用,服务政府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这不仅仅是审计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审计在政府中的形象,得不到政府的重视。事实上,审计结果是审计部门的独有资源,是政府和社会十分感兴趣的素材,审计人员应当善于运用审计结论,加强信息宣传,扩大审计影响。总结这几年的成果,在运用审计成果上,可以从五个方面去思考,一是揭露典型案例,增加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认同;二是通过同类项目的审计,从发现问题出发,加强制度管理;三是就重点资金管理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四是对单位存在的问题要关集中分析,以此来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不足。
  十、切忌吃拿卡要,不以恶小而为之。人生的第一大要件就是要学会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侵害,保护自己的精神不受打击,为此在处于社会的大潮中,大家要学会谨慎行事,在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同时,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得的东西不得,不该做的事不做。审计把廉政建设作这一道生命线,是有其深刻的含义。第一、廉政建设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俗话说,吃了别人的口软,拿了别人的手软,吃了、拿了怎么还有意思去说别人,所谓“得人钱财替人消灾”就是这个道义;第二、审计在廉政建设中最容易受伤。搞审计是查问题、揭短处,是一个讨人嫌的工作,绝大多数人不喜欢,别人送钱财是为了你高抬贵手,放一马,如果审计不能达到被审计单位的要求,很容易被举报,因为反审计就是一次性的买卖,告就告了,下次审计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对此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被甜言蜜语所蒙蔽。第三、在审计工作中往往诱惑很多,陷阱也很多。审计面对的是生人、生事,在对别人不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跳进别人设的陷阱里。(来源审计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