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风采
读书是克服“本领恐慌”的最佳途径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2-01-14
 
浏览量: 1
 
| | |

 

易继荣(湖北省秭归县审计局)

 

当今时代,人类知识的总量正以几何级数递增,伴随着知识财富的迅猛增长,知识老化的速度和更新周期也在不断加快,每一个审计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如果还没有“本领恐慌”畏惧感,我们终被时代所淘汰。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开展学习运动时就提出了“本领恐慌”的概念。他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如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作为审计人员来讲,要瓦解本领恐慌的唯一办法就是多读书,不断“进货”,提高本领,这是我们审计人员,尤其是县级基层审计人员所迫切需要的。
  现在许多审计人员不喜欢读书,把书摆满了书架,名为读书,实为装潢门面;有的尽管有了一纸文凭,其能力素质却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除上级审计机关和单位组织“被”学习外,上班空余时间消极应付,业余时间更是沉溺于玩麻将和人际关系上,导致“本领恐慌”。审计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从事着综合性的高层次经济监督,既要有德才兼备的贤能,又要具有较强的政治、文化、专业素质。如我们还不“进货”,将会对国家的审计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终为时代所抛弃,必将入鲍鱼之肆了。
  审计人员应多读经典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困是因选择太多而迷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其穷尽的。庄子言:“以有涯逐无涯,殆矣!”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作为一个审计人不仅要学一些审计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计算机基础和运用知识,读好审计署编写的审计干部岗位知识丛书“四本书”,以瓦解“本领恐慌”。但这远远不够,自己专业以外的也应该“随便翻翻”,知识面越多越好,得到的信息就会越多,否则很容易成为鼠目寸光的人,综合素质低下被人耻笑。要增强读书的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编辑的《读点经典》就值得我们每一个审计人员学习。该书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真理价值。只要把这些具有真理价值的经典真正悟透了,我们遇到风浪就站得稳、遇到问题就想得通、遇到诱惑就顶得住,遇到矛盾就得以化解。
  读书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万卷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能用科学的精神和发展的眼光对待自己的著作,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敢于承认自己的某些观点已过时,强调要对有的地方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这就是与时俱进。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所以,读书要善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审计人就有了力量。
  读书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没有多大价值,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因此,拥有创造性学习能力,乃是最根本的应变之道。一个人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躬身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将学习用于装门面,说话之乎者也,文气十足,于人于国于家毫无益处。知识是死的,而智慧是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并用于指导审计工作实践,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如在写综合审计报告时,不注意把专业术语转化成领导和人民大众接受的普通用语,用华丽的辞藻堆砌,数据一大堆,看了就让人“头疼”,这样的报告根本就谈不上有参谋和服务决策作用。只有我们将所学的知识活化,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就能变得妙笔生花,写出来的综合审计报告为天下之至文,也就从根本上达到了瓦解“本领恐慌”的目的了。(来源审计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