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虎(徐州市审计局)
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说过:“如果不搞计算机审计,我们将失去审计资格”。从2005年初听此话到现在已经过了8个年头。8年来,每次回味这句话,都有不同的感触,从一个计算机审计门外汉成长为局内的计算机应用能手,从一个审计新兵成长为业务骨干,我和计算机审计结下了解不开的“情缘”。计算机审计始终陪我左右,伴我成长,犹如一颗希望的种子,从生根、发芽到现在慢慢绽放芬芳。
起点----相识
2006年9月,我受局委派远赴北京参加了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培训。这是我首次真正接触计算机审计。当时,压力很大,一方面领导给予很大的期望,另一方面,自身基础薄弱,像VB、数据库应用技术等课程几乎从未接触过。无暇顾及北京的风土人情,我全力以赴投入到“魔鬼训练营”中。白天吸收新知识,晚上努力消化,生活天天是三点一线,即吃饭――学习――就寝,培训生活单调而紧张。然而,随着学习地深入,我逐渐对数据分析产生了兴趣,尤其是SQL语句与审计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极大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以往审计中碰到的解不开的难题,老师聊聊几句话就得以圆满解决,“魔鬼训练营”变得可爱起来,一扇新的窗口在我面前打开了。
70多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了,顺利拿到审计署长亲笔签发的证书,那一刻,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更意想不到的是,我的人生之路此后也发生了重大转折。
前行----相熟
归来不久,我很快经历了一次重大挑战----地税征管审计。以往,历次地税审计都面临打不开账的尴尬局面,非常被动。对于这次审计,我内心既坎坷不安又充满期望。地税部门的税收征管业务数据以SQL Server 2000及Sybase为后台数据库,后台70多张表格。首先,我利用所学数据采集知识,把地税数据导入到SQL-SERVE中;接着,我利用SQL语句对地税数据进行清洗、汉化。在未有数据字典情况下,通过经验猜测、凭证核对,终于弄清了大部分重要字段名,最终通过表表关联,生成一张中间表―纳税缴款书记录表;下面就是利用SQL语句查处问题阶段了。我们将一个纳税人代码对应多个纳税人名称的记录检索出来,即临时纳税户记录,再对该临时户进行深度挖掘,很快就查处了混级混库、缴纳过头税等问题。同时,通过对不同乡镇、不同年度的税种进行纵横对比,发现部分乡镇漏缴税款,部分税种普遍征缴不足等新型问题,审计结果报告获得了区长的签批。审计初战告捷。
计算机审计的初次发力,让我看到了信息化审计的威力。而我编写的《贾汪区地税审计案例》获得了审计署优秀奖,这是我个人,也是我们单位首次获得审计署奖项。这次审计让我切身感受了计算机审计的无穷魅力,也增添了我无穷的信心。
爬坡----相融
2008年,单位开始了财政联网审计探索。当时,很多同事对联网审计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联网审计项目进展缓慢。为了打破僵局,我带领审计组率先开展了水利专项资金联网跟踪核查审计。第一步,我们将水利专项资金相关的拨入资金、拨出资金、支出资金三表关联,把差额过大或过小的项目确定为审计重点;其次,利用ASL编写审计方法,对重点项目进行即时跟踪,并按时检查审计跟踪结果;经过大半年的跟踪核查,审计查处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账外账等违规问题。联网审计取得了实效,局里也迅速统一了认识。接着,我们主动开发联网系统小软件,对财政国库资金实施自动监管,受到省厅领导的肯定。事实证明:计算机审计就像一个大宝藏,可供挖掘空间很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联网审计的顺利实施,我和同事们运用计算机审计的兴趣越来越高,“胃口”也越来越大。每逢重大项目都离不开计算机审计,每当碰到棘手难题都要用到计算机审计。2008年我们利用AO账套合并功能,对会计核算中心200多家单位银行账户进行合并,编制审计方法,实施自动查询,一举解决了多年无法审查银行账户的难题;2009年首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查处很多常规财务审计难以发现的问题,2名基层管理人员因滥用职权篡改数据被查处,编写的系统审计报告获得了审计署优秀奖;2011年,利用AO新版本成功采集转换非税收入数据,在全市率先开展非税数据审计。
腾飞----相伴
不知不觉间,计算机审计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和本能,已经成为我生活事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有时,为了验证一个语句,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时,一个小小的疏忽,会造成大量数据和业务的浪费;然而,和计算机审计产出相比,它的回馈远远超过了付出。五年来,我编写的7篇AO应用实例获取审计署优秀奖,1篇专家经验获优秀,1个计算机审计项目获省优秀审计项目。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对我而言,计算机审计就是这个支点。(来源审计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