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巍洲(审计署上海办)
习近平同志《关键在于落实》一文提醒我们每一项工作的落实是确保部门、单位乃至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的根本所在。它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正确和完善的工作保障机制。如果让工作更具执行力,就应当把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将“落实”变成一种工作习惯。
一、让落实成为一种人生理念
《关键在于落实》文中“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的话,让我联想到审计工作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为什么有的地方政策执行得好,有的地方政策执行得差,有的地方对政策把握得准,有的地方对政策的理解偏离了方向。关键在于“为什么要落实、应当怎样落实”的理念不清,少一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多一些“实干思想和群众路线”,也许落实起来更有成效、更迅速一些。只要怀揣“为公”之心,行举“公利”之事,自然落实得顺畅、便捷。工作如此、生活如此、对人如此、对已如此,自然而然成为我们行事之理、待人之德,纵然万水千山,总会“柳暗花明”。
二、让落实成为一种工作态度
工作不是为了生存,而是把生活赋予意义,让生命充满阳光。“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事,就能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上。在工作中,只要有着积极进取的心态、更上一层楼的决心和不干好一件事事不罢休的精神,落实只是一个过程。工作态度决定落实的结果,落实的结果反映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真抓实干与形式主义的矛盾对立显示了真落实与假落实的区别。审计发现过多的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问题,一方面存在着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落实中“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的表面文章,这种落实的态度决定了最终结果的形式主义,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当我们学习面对和处理别人回避的困难、任务的习惯时,我们对待事物和人的态度将随之改变,当这种习惯养成时,成功离我们也许不会很远。
三、让落实成为一种生活变化
任何人、任何事的成功都是来自于自觉自愿地去寻找机会、发挥创造力。在这个知识与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随着知识、技能的折旧越来越快,不通过学习、培训进行技能更新,适应性自然会越来越差,落实工作也可能是纸上谈兵、瞎子摸象。落实工作需要领导者以身作则,领导者没有试图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这样才能落实得好、落实得快、落实出成效来。审计工作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把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重点,所要反映的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出路,查清、找准、探明,就必须讲求“实事求是”,讲求“自我改变”,讲求“落地有声”。谈论变化容易,但求新、求变难。改变就是一种落实,是一种弃旧迎新的过程,是解决各种矛盾、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这种落实阻力大、环节多、影响广,是高层次、高水平、高标准的工作,需要我们有坚韧不拨的精神、不弃不舍的韧劲和推陈出新的改革精神。
工作实践让我们认识到,薄弱与强大之间、宏大与无用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的最大差别就是:一旦目标确立,就要以舍我其谁的信心、不可战胜的干劲、战之必胜的决心――全心全意地干、脚踏实地地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种落实的品质将把我们带入任何可知、可信、可能的世界。也许,这就是落实的真谛――一个微不足道的行动或改变,都会让世界、人民、乃至空气认识到你存在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来源审计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