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厅投资处
近年来,随着国家投资建设规模的增加,投资建设领域的国家审计工作日益显现其重要性,而由于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专业分工多等特殊性,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法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一、影响跟踪审计方法运用的因素分析
(一)根据审计对象选择
从投资模式角度来说,建设项目的投资分为全额国家拨款的公益性项目或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国家拨款、地方配套的项目以及政府参与管理的自筹资金项目。对于全额拨款项目应更多地选择系统性的跟踪审计方法,如驻点审计和多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合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法实施;而对于部分投资仅仅为监管的项目,则更多地通过定期审计、多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重点专项审计等方法,起到约束和监控的作用。
(二)根据管理模式选择
从管理模式角度来说,建设项目有项目业主自建、成立指挥部等建设单位建设及委托专业机构代建等。
对于项目业主自建的项目,一般项目业主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管理制度等较为完善,资金的来源和拨付相对较为统一,因此可以采用从项目资金来源、招投标等重要阶段进行重点专项审计或多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方法;对于组建指挥部等建设单位实施项目的,由于项目建设单位为新设机构或非常设机构,项目管理制度相对较为薄弱,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项目业主只负责资金拨付,相关的审批权限等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因此对于这类项目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全面驻点审计或定期跟踪审计;而对于专业机构代建的项目,虽然专业机构从操作程序上来说更加专业,但是由于目前实施的代建制度均为按项目总投资一定比例来收取管理费用的代建模式,代建单位并不一定完全行使项目业主的职能,也不能够真正理解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更多地关注实施的结果而不关注过程,因此对于这类项目则需要进行多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并结合招投标、项目联系单签证及计量支付等涉及资金拨付和程序性环节进行重点专项审计。
(三)根据审计阶段选择
从跟踪审计人员介入项目的时点来看,有从项目立项阶段介入、施工阶段介入或资金拨付使用后介入等。从跟踪审计的实施效果来说,从项目立项阶段即介入是最为理想的跟踪审计模式。对于项目招投标已经完成的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施工阶段的驻点审计和招投标环节相关资料的分析和风险预警;对于资金已经拨付的项目,则应加入资金使用和拨付等程序性审计,必要时与经济责任审计和相关专项审计相结合。
审计人员在项目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每个项目的特殊性总结规律,编制跟踪审计案例库。同时在项目案例积累到一定数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编制项目跟踪审计的菜单式审计方法,将各类项目、各种时点和各种需求进行归纳,促进和完善跟踪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二、跟踪审计方法的具体运用
跟踪审计方法选择的实施要点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十六字:“量体裁衣、沟通确认、坚持原则、灵活调整”。
(一)量体裁衣,制定方案
针对不同项目,审计机关首先应组织相关审计人员进行深入的审计调查,明确项目的建设管理团队情况,投资资金来源情况,资金到位情况,项目相关主管单位的管理执行情况,目前的项目实施情况及其他相关服务单位情况等。“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好了全方位的审前调查后,才能根据项目情况进行“量体裁衣”,确定合适的具体跟踪审计方法。
(二)事先沟通、取得理解
在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后,审计机关应派出具体负责实施的审计人员就实施方案与被审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一方面审计人员需要向被审计单位明确他们需要配合的方式和配合要点,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应该全面听取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实际困难或相关要求,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个阶段完成后如果有必要,应取得被审计单位对实施方案的书面确认函和配合审计承诺书。
(三)坚持原则、系统贯彻
如果不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贯彻跟踪审计实施方案,将会带来极大的审计风险,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实施方案是无法具体操作的,那么应该反思项目起始阶段的审计调查深度和角度是否正确。由于投资建设领域项目实施时间较长,在跟踪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必然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作为审计人员,应坚持审计原则,及时进行内部沟通,努力贯彻审计实施方案的要点和方法。
(四)与时俱进、及时调整
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在项目实施前无法预料的各类情况,如:某些项目征地拆迁无法顺利实施,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某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出现原概算投资以外的巨额赔偿等等。此时,审计人员应具有预见性和敏感性,提前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取证工作,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增加相关审计程序,从侧面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三、实施跟踪审计的保障措施
随着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不断完善和项目情况的多样化,跟踪审计方法也应该创新发展,向着更加高效、多样、多渠道的方向发展,用更少的资源,更有效地实施项目全过程审计。
(一) 信息化建设――计算机网络实时监控
审计机关可以对各项目业主开放跟踪审计系统平台,各项目业主拥有独立账号,可以单向实时查询项目情况并上传最新的项目进展情况、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合同台账和财务报表等,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上述情况进行重点分析,从而确定现场审计的方向和重点。待系统发展到一定条件后,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监控,将业主或建设单位的管理系统与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系统双向联网,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联网核查项目的实时财务资金使用情况,合同完成情况,甚至可以通过施工现场的360度探头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实施情况和各单位人员到位情况等。
(二)多方位监督――大众监督举报长效制度
目前实施的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很多都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除了审计机关的跟踪审计外,公众对项目的实施也极其关注,如果能够建立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公众监督举报长效制度,相信更多的公众对于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约束力也会敦促项目业主和建设单位更有效、更合规地实施项目。
(三)成果利用――加强宣传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加强成果利用。首先是通过项目案例加强对项目业主的宣传,取得项目业主的认可和理解;其次应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增加公众对于投资审计工作的认识,更好地提供审计线索和相关资源;同时,应促成跟踪审计成果与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审计的成果的互相利用。“管理是绩效的龙头”,只有抓住项目全过程管理才能取得更好的项目绩效,因此,无论是对跟踪审计还是绩效审计来说,最终的审计目标是一致的。(来源浙江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