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江苏省赣榆县审计局)
房价,是近几年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房地产企业被许多人认为是当今国内的高利润行业。在审计过程中,民营企业通常是审计延伸的“死角”。在对地方税收征管情况审计时,要创新审计思路,打破固有的条框,根据实际情况,敢于对民营房地产企业“亮剑”。
民营房地产企业地方税收征管情况的审计目标是,检查其税收是否及时、足额缴纳,及地税部门代征的政府基金交纳情况。审计重点内容可以是房地产企业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地方政府规费(基金)等的少缴、缓缴,及政府规费(基金)交纳不足等问题。要做好这类项目的审计,要奏好“四部曲”扫除审计监督盲点。
前奏预习曲。在进点前,要搜集大量关于房地产行业的法规、政策,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根据税务征管数据、地方影响力等因素选好延伸单位;对需要延伸的单位,进行系统的审前调查;编制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审计重点内容和人员职责分工等事项。
审调结合曲。房地产企业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关系到计税依据是否完整,账面应缴、实缴、欠缴税款情况是审计的基础。但仅以账面数字无法证实销售收入是否全部入账,审计过程中要对涉及到房屋销售、用地等情况进行走访调查。
部门协作曲。审计期间要与地税、国税、国土、建设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取得企业大量的纳税资料、经营资料和项目资料。地税部门是房地产企业纳税的主要管理、监督部门,掌握企业情况;国税部门负责部分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缴纳,还代收防洪保安基金;国土部门掌握企业用地情况;建设部门掌握企业规划、销售情况。加强协作,可以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证据支持和组织攻势。
遇阻亮剑曲。房地产企业通常在一个区域内会有较大的关系网,审计人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牢记“八不准”规定。如果在审计进点、资料的提供、审计处理等环节受到干扰,要坚决顶住来自不同方面的“软施硬泡”,请客不到,讲情无效,牢记“财政资金在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宗旨,咬住目标不丢松,打破“民营企业不便延伸”的老套路,将审计之剑斩向扰乱经济秩序的任何不法行为。(来源审计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