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市审计局 庞博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重要载体,是审计成果的重要体现,对于发现和总结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现在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通常是套用格式、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不能客观反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本质和审计报告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不能反映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差别,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失去人民群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信任,甚至会失去经济责任审计这块阵地。本文试图解析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权威性,借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真实性、权威性的作用
(一)客观公正的呈献给阅读者,有利于审计报告的阅读者做出合理、正确判断。
审计报告的最终阅读者是报告使用人,报告使用人目前集中在管理层,审计报告的真实、权威性就是要使报告使用人在阅读审计报告后所采取的“行动”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这个“行动”可能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也可能是实施一项合理化建议,并产生一定的效果。比如:向各级领导、机关报送审计报告,可以把审计报告加工成审计专报,就审计报告中的某一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提炼加工,提出可行性意见或建议,起到审计报告应有的决策作用。
(二)有利于审计报告深入群众,体现社会效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审计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审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审计报告一次次走进了老百姓的视野。但是,如若报告的内容不具有真实性、权威性,时而久之,群众也就是能看个过场,那么我们审计工作就失去了群众社会监督的信心。审计报告要从审计为民的角度去思考去实践。特别是向社会群众发布的审计报告,要让全社会都能看到一个真实、权威的审计报告,真正发挥审计报告的作用,适应法制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审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影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真实性、权威性的原因
(一)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成效不明显。
近年来干部交流频繁,交流范围较大,而且多集中在某一时期,组织部门不能及时与审计机关沟通,有时组织部门一次委托十几个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审计机关被动接受审计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够用,往往会全局参与经济责任审计,打乱了审计工作计划,造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相对集中与年度计划之间的矛盾,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查深查透,审计监督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先离任后审计,影响审计成效。
尽管相应法规明确规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先审后离”原则,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干部调动工作有其特殊规律,加之基层审计机关力量又有限,造成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先离后审、先升后审”,或者是“边离边审”,存在着不足。通过审计,虽然明确了领导干部任期内负有的经济责任,分清了是非,但落实审计结果的责任要由继任者承担,实际执行中,继任者往往推诿,不愿承担纠错改错或接受处理处罚的责任,致使许多应该处理的问题,都最终无法处理处罚,削弱了审计监督的效果,冲淡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含金量。
(三)审计的方法单一,审计质量不高。
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手段简单,多停留在就账查账的基础上,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和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一些问题不能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查深查透,缺少量化对比分析,造成审计结论内容比较笼统,形式单一,就事论事的多,综合分析评价的少,一般只停留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的评价上,对部门资产总量、挥霍公款、奢侈浪费、以权谋私、挤占挪用预算资金、随意改变资金使用方向、以及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方面缺少具体的量化对比分析,评价还不够深入、全面、具体,势必造成审计质量。
(四)审计评价不规范,怕得罪人。
首先,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评价质量难以保证。 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 对审计报告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目前的审计人员大多从会计、财务等岗位转过来,普遍缺乏计算机、工程、以及新业务等方面知识,单一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审计内容过多,造成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许多审计单位将经济责任审计同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合并进行,把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在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之上,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过多,这就产生了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为了避免矛盾,审计评价往往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涉事、不及人。评价不直接向责任人,似乎怕触及责任人的某根敏感神经。
(五)自我要求不严,审计报告千篇一律。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往往要求审计机关在短时间做大量工作,基层审计机关人手少,面对庞大的工作量,草草了事亦是无奈之举。千部一腔、千人一面,雷同现象比较严重。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处理意见、审计建议、审计评价等几乎完全一致。很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发现问题部分就是招待费超标, 购买固定资产未通过政府采购、白条入账等等,不同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除了姓名和数字不一样,其他文字几乎照抄照搬,无新意可谈,千篇一律的现象成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通病。
三、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真实性、权威性的对策
解决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不能如实反应审计内容的问题,要在深入细致,认真审计的前提下,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收支情况的反映。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关于收入情况应客观体现一下几个方面:收入的总规模、收入的构成和比例、年度收入情况和增幅。重点关注主体收入、特殊性收入、专项收入和未入账收入。对应纳税收入看其是否已照章纳税; 对实际收入规模和年度预算、财政预算批复、人员编制、人均收入水平,变动趋势等都要进行分析,以找出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执行情况也是报告收入部分反映的重点内容。
支出情况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之一,主要体现支出的总规模、支出的构成和比例、年度支出情况和增减对比。对主要支出项目、大项目支出、投资支出、政府采购支出、特殊性支出、专项支出等应重点分析; 对去向不明的支出和有疑点的支出凭证要进行延伸调查; 对专项支出所形成的结果和效益应逐笔进行说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收支状况的反映,不应平铺直叙,应当结合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资料分析,说明资金的来龙去脉,使人一目了然。让使用报告的人明白花了哪些钱,办了哪些事,存在什么问题。
(二)对往来款项的反映。
往来资金反映了单位的债权和债务, 内容比较复杂,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这部分反映往往不够充分,有的报告甚至没有反映。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债权债务反映应当细化,主要应包括:债权和债务的总规模,形成的时间,真实性,坏账的提取,不良资产所占比例,是否有隐瞒收入和支出,转移资金和资产,偷漏应缴国家税金,其增减变化以及对净资产的影响, 对数额较大的债权和债务要逐笔予以反映。总之,对往来资金要高度重视并表述清楚。
(三)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反映。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问题的反映往往是存在什么问题,违反了什么规定,依据什么法规进行处理等。由于报告中大量问题类似,其法律法规依据也就相同。现在的问题是对存在的问题缺乏原因分析, 尤其是深层次原因分析, 更缺乏高屋建瓴的化解思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应当是既指出问题,又有较为深刻的原因分析,还要指出改进和改正的要求与办法。例如: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投资造成的浪费就要写明是决策失误, 还是虚假政绩观在作怪,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违反政府采购规定进行采购,就要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与任期领导干部有什么关系;超规定标准列支招待费的原因,是任期领导干部把关不严,大吃大喝,还是什么客观原因都应进行分析和说明。
(四)审计评价和审计建议针对性的反映。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落脚点,要概括评价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的主要业绩,指出问题并确认或解除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审计范围内的经济责任情况,尊重事实,注重数据,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任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认定和评价,这对任期领导干部非常重要,应高度重视,不可乏乏而论,大而化之。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审计建议,不应是口号式的、空洞的、无的放矢的,应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促进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对因玩忽职守、严重官僚主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贪污受贿等触犯刑法的问题,应建议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日常运作需要越来越多的评价和保证,管理当局迫切要求内部审计进行改革,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保证,并对如何应对风险提出建议。(来源吉林审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