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相关 > 审计观察
 
审计整改“销号”制度引发的思考
编稿时间: 2011-07-27 12:00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吴建康(江苏省常熟市审计局)

 

湖北省天门市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销号”制度,将每个项目查出的问题列出明细和整改时限,整改一次销一次、列出清单、记录在案、年终清点。
  这项审计整改制度很有新意,可以说是一个制度创新。审计整改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屡审屡犯”、“累犯累审”的问题,成为社会和公众普及关注问题,也是目前审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应该说,各地的审计整改制度已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创造出很多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应当肯定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尤其是适应本地实际、简易奏效、实用管用的不多,天门市做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它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巧实力”,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个小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审计整改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
  当然,审计整改不可能靠一个制度来解决,它涉及到深层次的政治体制、民主法制等方面制度安排。但从地方而言,这种制度起码能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审计整改有了时间表。为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在时间上“挂上号”,促使被审计单位做到心中有数,有整改的紧迫感,有利于审计整改效率的提高;二是审计整改有了责任意识。为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上了牌”,使之有压力感,有利于领导干部把审计整改上议事日程,进入工作程序,快速有效地落实到位,提高审计整改工作的成效;三是审计整改有始有终。为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销了号”,改变过去审计整改虎头蛇尾,改“轻”不改“重”、改“易”不改“难”、治“标”不治“本”,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的状况。(来源审计署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