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审计局
无锡市审计局“课题化审计”定位为将理论研讨嫁接于审计实践中,以审计课题研究与审计监督有效结合为抓手,通过对相关资金的管理使用、相关法规政策的执行、相关效益的发挥等与审计目标有关的审计事项进行专项调查与追踪调研,形成审计报告、预警建议和相关的理论学术研讨论文,是集实践与理论于一体的源头堵漏型的审计监督新模式。在实践该模式过程中,注重“五化”关键节点,使“课题化审计”特征鲜明。
课题实践项目优选化。实践中,并非任何项目都适合课题化审计的实践,因此课题化审计项目的选择则是该模式下审计成败的关键。在项目选择过程中,主要围绕着政府经济工作中心以及当前或近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重点主动立项;围绕着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及时立项;围绕着社会经济中出现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重点立项。几年来,无锡审计每年选择一个或二个政府关注、具有行业性特点的典型性项目进行探索性实践,内驱审计实践的自我提高。如无锡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和运行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无锡市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建设管理专项审计调查、无锡市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运营状况专项审计调查等项目都具有此特点。
嫁接理论课题研究化。结合优选的审计项目特点,积极参与每年无锡“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资助课题的申报,对“无锡市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百余个备选项目进行认真遴选,确保所申报的课题既注重项目的前瞻性、又把握实践的规律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申报的“无锡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体系研究”、“小额贷款公司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等课题被批准为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和“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 资助课题。无锡市社科联的专家针对课题成果一致认为,无锡市审计局所承担的社科项目,能够立足现实,利用审计手段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实证研究和个案分析,数字翔实可信,突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课题研究既遵循了学术规范,又实现了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和突破。
审计成果报告学术化。成果报告是衡量课题化审计质量的标尺。无锡市审计局认为课题化审计项目的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份是履行审计职责的“主产品”――审计报告,一份是“副产品”――科研论文,两份“产品”做到互通有无、相辅相成、辨证统一。在对事实清楚的问题,通过审计报告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及时向上级决策部门反馈,促使审计对策转化为规章制度,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对重大的、宏观性的且一时不便作出决策的事项,利用审计调研中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撰写为调研报告或科研论文,作为政府参考的理论依据之一,以实现审计实践与审计科研工作的对接。
查弊纠错过程案例化。项目结束后,无锡市审计局特别注重挖掘项目内涵,对审计中发现的典型性、苗头性、普遍性违法违纪问题进行了及时梳理,认真总结,并将审计立项、审计重点、审计范围、审计方法等重要内容择其要点,分层解读,撰写成审计案例,达到总结审计经验,服务审计工作的目的。其中撰写的《无锡市融资性担保企业审计模型》荣获审计署三等奖。《无锡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和运行情况的绩效审计案例》曾获江苏省绩效审计典型案例二等奖、无锡市绩效审计案例一等奖。
动态成果反馈信息化。审计中发现政策等执行过程中显现出的好经验或存在的典型性、普通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地向政府决策部门反映、向上级部门反映,防止问题蔓延,防微杜渐。5个审计项目向审计署提交审计专报1篇、得到了刘家义审计长的批示;向市政府提交审计专报3篇、审计要情2篇,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撰写各类审计信息17篇次,其中被《中国审计报》采用10篇次,被省审计厅网站采用7篇次等。(摘自无锡审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