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综合论坛
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实行异地交叉同步审计方式的弊端探析
来源: 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5-09-29
 
浏览量: 1
 
| | |

【摘要】我国一些省级审计机关积极尝试县级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异地交叉同步审计方式,旨在锻炼队伍、检验能力,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但在探索过程中,异地交叉同步审计也暴露出了经济成本过高、审计风险加大、业务力量不足等诸多弊端,直接影响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结合交叉审计实践,通过列举解剖交叉审计弊端,从“减少交叉数量、把握审计深度、加强工作督查、注重廉政建设、提升能力素质”等方面,探寻应对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同步审计弊端之策。

【关键词】经济责任 异地交叉 同步审计

近年来,我国广东、山西、江苏、海南等省级审计机关积极尝试县级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同步审计方式,并由所属市级审计机关抽派审计组具体实施,旨在锻炼队伍、检验能力,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客观上讲,异地交叉同步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本地领导打招呼、说真话得罪人等问题,让审计人员打消顾虑,秉公执法,为干部监督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异地交叉同步审计方式的诸多弊端,直接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此,笔者通过剖析弊端,从“减少交叉数量、把握审计深度、加强工作督导、突出廉政建设、提升能力素质”等方面探寻应对之策。

一、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同步审计方式的诸多弊端

(一)审计项目投入经济成本高。审计人员奔赴外地开展交叉审计工作,需要支付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等一系列费用。一个审计项目如配备10名审计人员,按2个月现场时间来计算,所需经费接近20万元。由于是异地交叉,审计组需花费比当地审计机关更多的时间来熟悉有关情况,实际上现场审计时间也经常超过2个月,还不包括后续审计时间。异地交叉审计成本投入大往往会影响审计效果和效率,最终也影响到国家审计的绩效。

(二)潜在审计风险日趋增大。一般情况下,审计组需在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现场审计。由于是异地交叉,审计组对当地情况并不了解加之现场审计时间有限,因此对一些重大问题不一定能审查到位,无形之中增大了潜在风险。目前,随着交通、通信日益发达,社会交流日益频繁,人员流动性之大前所未有,通过异地交叉来避免人情审计的作用在逐年减弱。异地交叉审计不是灵丹妙药。环境复杂陌生,彼此之间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会更加隐匿。

(三)审计人员幸福指数普遍偏低。异地交叉审计人员多是市县区审计局业务骨干、精兵良将,这个年龄段人员大多上有老下有小,由于长期在外工作,对家庭特别是小孩欠账过多,影响家庭和谐。审计机关离婚率偏高就是佐证。加上部分人员在外水土不服,生活规律打乱,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审计过后,还得听从本单位调遣投入本地审计一线。如此马不停蹄,超负荷运转,不利于审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审计实施的难度加大。一是调查环节滞后。承办交叉的市级审计机关受异地、时间局限往往来不及进行充分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制订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除共性重点内容外,个性重点难以把握精准,往往会出现“瞎子摸象”现象。二是取证难度加大。审计人员由于对异地被调查人的住所、职业、身份及部分事项难以了解或无法判断,容易造成取证深度不够或受到人为阻碍。三是评价容易失准。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尚属摸索阶段。由于审计人员个体素质差异及当地各项改革措施的迥异,加之对当地重大决策情况、各项经济决策指标执行情况等掌握得并不全面,容易产生审计评价标准不一、评价失准的现象。

(五)审计结论整改落实难以到位。现场审计结束后,上级审计机关受力量限制,在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后,很难做到深入跟踪审计或督促落实。异地审计机关同样受时空、人力所限,也难以抽出专门人员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后续跟踪落实,这样会使审计整改打折扣,弱化审计监督效应。

(六)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亟待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本身的特殊性、异地交叉同步审计的探索性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娴熟的查账技能、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专业的判断能力,更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但事实上多数审计人员并不完全具备这些能力素质,制约着异地交叉审计的顺利开展。

二、应对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同步审计方式弊端之策

异地交叉同步审计,是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益探索,对于增强审计独立性、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工作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异地交叉审计成本较大,利弊参半。作为审计机关应尽量降低异地交叉同步审计方式弊端,进一步有效发挥其正能量,在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方面大显身手。

(一)尽可能减少异地交叉同步审计的数量和频率。要严格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合理、谨慎确定年度异地交叉同步审计项目及数量。一般情况下,县级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实施应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由上级组织部门委托下级审计机关有组织地对所辖范围内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同步审计;特殊情况下(当地审计机关受行政干预因素较重,独立性不高;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县市等),由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进行异地交叉同步审计,但也要从严控制数量和频率。即使实行异地交叉同步审计,上级审计机关须科学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合理确定审计力量和期限,确保审计的经济、质量和效率三者统一。

(二) 准确把握异地交叉同步审计的重点和深度。异地交叉同步审计审计一般时间紧、任务重,务必明确目标,把握深度和广度,确保既深得入、又收得住。为此,要紧紧围绕工作方案确定的内容与重点,集中精力深入走访调查相关单位,收集相关资料,编写制定全面关注、重点突出、分工细致的实施方案,确保落实到位不留盲区。现场审计中,要实行抓大放小策略,以领导干部运用资金、资源、资产履行职责为主线,以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改善、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实施、资源资产管理和交易、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相关规定遵守情况为重点,以财政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基础,全面掌握履行经济责任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促使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

(三)加强工作督导、沟通交流和人文关怀。审计过程中,上级审计机关要不定期对审计组的工作进度进行现场督导,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偏差。特别是对审计发现问题多、性质严重、违纪违规金额较大的项目,要督促其及时查深查透查实,发挥最佳监督效果。审计组要善于与上级审计机关沟通交流,正确把握审计方向和原则,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要善于与当地监督检查机关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已有的检查结果等信息,避免重复检查。审计组成员一般来自审计系统不同单位或不同科室,彼此之间的年龄结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脾气性格不尽相同,为此要多给予人文关怀,尽快形成战斗合力。

(四)让廉政警钟时刻敲响在审计现场。审计组在外地交叉审计,远离组织视线,远离监督视野,更应突出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良好形象。注重廉政教育,使审计人员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让纪律和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注重制度约束,明确审计组组长是审计现场业务、廉政、保密、安全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长应当在审计组内及时提示廉政风险,消除廉政隐患,力求万无一失。注重阳光执法,在被审计单位公示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纪律及举报电话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

(五)努力破解现有审计力量不足难题。在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的起步阶段,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要开展好异地交叉同步审计工作,根本途径就是培养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专业化队伍。目前,要以大专院校为依托,采用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着重拓宽审计人员的思路,丰富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使审计人员具备以宏观的、发展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聘请有关专家以弥补审计人员素质不够全面的问题。例如:可以聘请环保专家对环境保护的有效性进行鉴定,聘请工程、规划专家对政府投资工程立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投资实施的效果性进行评价等。

参考文献

[1]项荣.异地交叉审计的研究—基于中国国家审计项目计划数据[J].当代财经,2007(3).[2]陈荣高.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探索[J].审计研究,2011(3).[3]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试行)[N].2013-5-1.

[4]沈燕兵.关于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异地交叉同步审计的思考[J].审计署网,2013-6-30.

[5]黄廉传.进一步深化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