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综合论坛
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职业化之路
来源: 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6-03-14
 
浏览量: 1
 
| | |

为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都提出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本文拟从职业化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中国特色的审计职业化之路。

(一)职业与职业化

职业是通过社会化分工产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并取得收入来源的工作。从职业的概念分析,职业是社会分工前提下的专业性工作,不是所有工作都能称之为职业。

职业化,是从业人员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工作状态包括职业资质、技能、意识、道德四个方面的内容。从职业化的概念分析,有五个方面的内涵:第一、职业化是相对职业主体而言的,而不是指职业本身;第二、职业主体的工作状态包括职业资质、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第三、职业主体的工作状态要符合某一职业特有的标准;第四、衡量职业主体工作状态的标准是规范化的行业统一标准;第五、这些规范化的标准是通过制度固定的,职业主体必须遵守的。

(二)审计职业与审计职业化

中国审计职业自古有之,伴随审计制度和审计机构的产生而产生。分析中国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西周的官计制度到春秋、西汉的上计制度,从唐代的比部、宋代的审计院、明清的都察院和陕甘宁边区的审计处到新中国的审计署,中国审计制度和机构源远流长,审计职业相伴相生。

审计职业从本质上讲,就是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依靠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法定的标准,对政府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一项工作。审计职业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职业最本质的特征,不同时期因制度设计不同而具有相对性。第二、专业性。从事审计职业的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第三、公正性。审计职业要对被审对象进行评价,公正性是其生命。第四、时代性。每个时期对审计职业有不同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审计职业化是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要达到制度规定的从事该职业的规范化标准。审计职业化的内涵包括:第一、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有一定的职业标准,包括审计人员的资质、审计专业技能、审计职业意识和审计职业道德四个方面;第二、审计职业化是审计人员的职业化,是审计人员的资质、技能、意识和道德要符合审计职业的规范化标准;第三、审计职业化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静态方面,审计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动态方面,审计职业化又是一个过程,是审计人员达到审计职业标准的过程,职业标准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审计职业化也不是一劳永逸、停滞不前的。

(三)审计职业化动因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中国审计为什么要走职业化之路,也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动因。

1、从内因方面分析,审计职业化是审计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事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现阶段中国审计发展在队伍建设方面已为审计人员职业化创造了一定条件,有三个标志:

第一、相当数量的审计队伍。全国国家审计机关人员已达8万人,根据社会分工的要求,实际形成了审计职业群体。

第二、完整的审计专业技能。通过长期的审计实践,审计人员在最初运用会计、工程、管理等其他行业知识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系列审计职业独有的方法。

第三、完善的职业化管理制度。为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各级审计机关已基本形成了职业准入、职业资质、职业技能培训等职业化管理制度。

2、从外因方面分析,审计职业化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对审计职业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互相制约的国家治理权力体系,建立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控制系统相配套的国家治理系统。审计系统是监督控制系统的子系统,审计职业主体要与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走职业化道路,实现从行政综合型向独立专业化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审计职业主体的地位考察,独立性更强。审计在国家治理系统中的地位决定了审计的根本任务是监督,独立性是发挥审计监督的保证。审计职业化能加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第二、从审计职业主体的能力考察,专业性更高。审计职业化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与审计职业相适应的能力,包括审计职业思维、职业技术、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第三、从审计职业主体的管理考察,行业性更明确。目前,审计队伍的管理是公务员管理模式,审计职业化对审计人员管理更具审计行业的特色。

(四)审计职业化之路

审计职业化实际上是审计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中国审计通过职业化提高审计队伍素质,适应依法治国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审计职业化是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包含职业准入、职业规范、职业培训、职业考评、职业监督等要素(或子系统),这些要素相对独立,相互作用。审计职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系统的观点指导审计职业化工作。

第一、根据系统的整体性原理,实现各要素的有机统一。

要以审计职业化目标总揽各项工作,使职业准入、职业规范、职业培训、职业考评、职业监督等工作协调一致,同步进行,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整体性效应。

第二、根据系统的开放性原理,优化审计职业化的外部环境。审计队伍建设离不开外部环境,要顺利实现审计职业化,就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消除外界不利因素。要完善审计职业化相关制度,保证审计人员职业行为的独立性,保证审计人员准入的专业性。

第三、根据系统的目的性原理,规划审计职业化的步骤。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审计职业化的总目标,制定实现步骤和分目标,设计实施方案,即时修正工作中的偏差。

第四、根据系统的自组织原理,发挥审计内部协调作用。

审计职业化是审计队伍的进化,在这一进化过程中,必然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各项工作不平衡的影响。要发挥审计内部的协调作用,使审计职业化的内部各项工作相互配合,同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部署,保证审计职业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