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综合论坛
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方法略谈
来源: 未知
 
发布日期: 2016-04-18
 
浏览量: 1
 
| |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明显提速,进入全覆盖时代。面对机遇与挑战,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积极履职,探索创新审计基本方法,做到先入为主,找准重点;自上至下,追踪核查;抓大放小,统筹兼顾;剑指腐败,侦察破案;尊重事实,准确定责,使审计真正实现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更好地满足干部监管需要。

【关键词】经济责任 基本方法 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萌芽于80年代中期,1997年开始起步,1999年全面推开,2006年有法可依,2010年形成制度,它与生俱来的责任就是为党管干部服务的。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流向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一把手”权力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要监督到哪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面对高期待高要求,审计机关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也越来越大,给审计理念、能力素质、方式方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审计队伍普遍面临着“本领恐慌”。审计千难万难,方法对头就不难;审计容易陷入被动,方法对头就能赢得主动。为此,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方法,使审计真正实现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更好地满足干部监管需要。

一、先入为主,找准重点

就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而言,“一把手”是管大事、抓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那么经济责任审计就要紧紧围绕单位职能、领导职权,以及“一把手”的所作所为来进行监督。审计就要以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为核心,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重大失职渎职行为、重大决策失误、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管理漏洞等事项。为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一旦确定了审计项目后,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是:这个单位职能及“一把手”职权是什么?只有了解了职能职权,围绕着职能职权进行审计,我们就容易确定审计重点。

怎样了解他们的职能职权,找到审计重点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入为主,搞好审计调查。做好“审计调查”这门功课。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做法可尝试:一是发挥强大的网络功能。到被审计单位索要有关资料、拷贝财务数据以后,还有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网络参考同类单位的审计报告或案例,甚至负面新闻,从中寻找素材,找到重点,确定线索,再结合实际制订自己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二是“抓两头带中间”。在审计调查和撰写审计报告环节用足气力,下大功夫,只要确定审计重点,构建了审计报告框架,账本的查证则是佐证于审计调查,服务于审计报告。三是梳理“问题清单”。依照拟定清单逐一审计,逐一核实,确保重点不漏审,方向不偏离。以避免陷入枝枝蔓蔓的财务数据中,收不到满意的审计效果。

经济责任审计时,我们要实现从“财务审计”到“权力审计”的思维转型,学会对领导干部权力和职责结构的分析,并以此确定审计重点,将那些与“一把手”权力有关的重要内容,与“一把手”应该负责任的重要内容全部列入审计实施方案之中,并在取证单、工作底稿中细化量化,明确责任。否则,就难以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难以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没有履行好党委和政府交给的审计职责,我们就有辱使命。

现实审计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接到项目审计任务后,由于审前准备不充分,审计调查蜻蜓点水,实施方案两张皮,审中无重点,脚踩西瓜皮式进行审计,最终的审计结果只能是差如人意,长年累月,我们的审计权威何在?要知道,每年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都是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审核后才确定的,我们的审计成果是他们的满腔期待,我们肩负使命。

二、自上至下,追踪核查

经济责任审计是“自上至下”的审计,即:追踪决策、发现问题、查找证据、账本审计。顺着事项和决策的轨迹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是“自下而上”的审计正好相反。所以经济责任审计时,我们绝不能拘泥于审计会计账本。否则就等同于财务收支审计,背离了经责审计的初衷。

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是把财务收支活动作为审计工作基础,凭账本看账本,而“一把手”权力的行使,很多时候是无法从账面反映出来的。因此,经责审计时要从职责、任务、事项、计划、决策、实施入手,弄清楚“一把手”应该做哪些事,已做了哪些事,怎样做的事,办事过程的合法与合规,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为了挖掘深层次问题,审计时应注重运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广泛借助会议纪录、文件签发、合同约定、工作总结等文书档案资料;二是更多运用询问、谈话、实地查看等非常规手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把手”违纪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单纯的凭账查账已难以满足目前审计工作的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凭证很多都是合法合规的,而“一把手”一些重大的违纪违规行为往往隐藏在账本之外,怎样发现那些违纪违规行为呢?“一把手”决策的主要载体—会议记录给审计提供了重要信息,如重大建设项目和设施设备购置,内部考核结算奖励等。其中,有些信息带有很强的内部性和隐密性,如果仅审查财务账,很难摸清“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真实情况。例如:审计曾查到某单位会议记录,记载有6个临街面房屋出租给酒店经营,年租金60万元,但财务账上没有租金收入反映,通过进一步核实发现,该单位采取与租金互抵的办法由租赁方提供就餐券发给职工,导致这笔收入未入账。由此可见,利用会议记录能发现一些从财务账上难以发现的问题线索,找到许多难以从会计凭证中找到的审计突破口。是会议纪录,让我们的审计取得了突破;是会议纪录,让我们的审计成果丰硕。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会议纪录对经责审计的重要性。

三、抓大放小,统筹兼顾

抓大放小,统筹兼顾;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牵牛要牵“牛鼻子”,敲锣敲在锣心上。这些都是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好方法。

例如:对某县县委书记、县长济责任审计时,审计组发现县内某行政机关维修工程项目未招投标100多万元的问题,对该单位可能要在报告上列作违规问题,但对县委书记、县长进行经责审计时,此类问题如果也列作违规问题上报告的话,人家会认为审计工作是高射炮打蚊子。经过综合分析,比对筛选,围绕县委书记、县长的重要经济职责,审计组牢牢抓住了该县在“财政收支、国土资源交易,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等三个方面出现的重大问题疑点。于是审计组就集中力量和时间,抓大放小,重点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力求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财政收支方面,重点查实了财政收入不真实,骗取政绩荣誉的问题;在国土资源交易管理方面,重点查实与企业合作储备土地,涉嫌利益输送的问题;在重大事项决策方面,重点查实某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资产处置不当的问题。由于方法对头,审计成果最终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由此可见,只有做到了抓大放小,统筹兼顾,才能让审计项目有亮点;只有懂得了抓大放小,统筹兼顾,才能体现审计权威。而真正做到这一点,更需要我们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智慧。

四、剑指腐败,侦察破案

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复杂严峻,一些部门或地区出现“塌方式腐败”,“串案”、“窝案”、“小官巨贪”频发多发,影响极为恶劣。习近平总书记把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思路,概括为“苍蝇、老虎一起打”。正风反腐已成中国政治的“新常态”。目前重大经济案件已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以权谋私,侵蚀公共资源、损害群众利益,向民生领域渗透趋势明显;职务腐败问题增多,一些拥有经济管理权的单位领导干部经济犯罪问题较为严重,涉案金额大幅上升;利用“中介”进行权钱交易成为一些领域腐败的新形式。

有人说,经济犯罪是一间黑屋子,审计进去,屋子就亮堂了。这形象地说明了审计在查清经济犯罪问题的独特作用。如果局限于看死账,死看账,钻不出来,即使审计进去了,黑屋子也不一定就能亮起来。所以说秉持“侦察破案”的思维和意识,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如何“侦察破案”呢?一是关注群众举报,认真调查核实每封群众举报信,寻找可疑点,往往能够从中发现大案要案线索。二是关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重点检查决策依据的合规合法性,决策程序的民主性,决策内容的可行性,决策实施的效益和效果性。三是关注国家政策执行,重点检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采取虚报、骗取、转移等非法手段侵蚀国家或集体合法权益等经济案件。四是关注资源重租或资产并购,重点检查对外投资、土地置换、工程建设、资产出租、劳务输出、兼并重组、违规担保等情况的核实与评估,注意发现可能隐藏的大案要案线索。五是关注内部控制制度。许多大案要案的发生都与内控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密切相关,以此为切入点,往往能顺利找到审计突破口。

刘家义审计长曾经对贪官和审计作了两个形象比喻:一个是把贪官比作“硕鼠”和“蛀虫”,另一个是将审计比作反腐的“尖兵”和“利剑”。由此可见,审计就是贪官的克星。

五、尊重事实,准确定责

“就事论事”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特征,“就事论人”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特征。经济责任审计是从人到事,由事及人,以事评人,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力求与领导者和责任者找到关联。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责任界定是关键,也是上级部门运用成果、追责问责的重要依据。通过审计后要让“一把手”明白: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纪律是块钢,谁碰谁遭殃;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如何界定“一把手”与相关问题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以下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按顺序排除。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先看“一把手”是否承担直接责任;如不承担直接责任,再看是否承担主管责任;如前两种责任都不是,最后界定为领导责任。审计取证单一定要写明是谁指示办理的,谁主持召开会议决定的、谁签字同意的,以便定责追责问责。一般情况下,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应居多,领导责任应相对较少。否则,就可从一个侧面说明审计没有抓住重点、抓住要害。二是按职责确定。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度规定的“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事项、签订的有关目标责任事项或者应当履行的其他重要职责,由于授权其他领导干部决策且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公共资金或国有资产严重损失浪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以及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等后果的。规定是你负责的,不管授权谁分管,出了问题你就应负直接责任。例如:“一把手”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其主体责任的追责问责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三是弄清区别点。例如:对“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凡是未经民主决策程序或虽经民主决策程序但多数人不同意的,“一把手”均应承担直接责任;凡是经民主决策程序且多数人同意的,“一把手”均应承担主管责任。

除把握以上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弄清问题产生的背景、过程和原因,包括具体情节和细节,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定责。只有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准确定责,被审计“一把手”才会心服口服。

参考文献

[1]戚军.权力运行控制下的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月刊,2015(12). [2]凌生春.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审计报告撰写的点滴体会[J].审计观察,2013(4).

[3]沙亚峰.经济责任审计:问责、问效、问由、问策[J].中国审计,2014(15).

[4]关庆丰.审计署如何发现案件线索[J].中国青年报,2014(6).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J].中国政府网,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