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综合论坛
参加县区经责交叉审计的几点体会
来源: 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7-09-19
 
浏览量: 1
 
| | |

2016年,我担任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责交叉项目主审,在审计以及参加省厅修改审计报告的过程中,触动和收获很多、理念转变也很快,对问题如何聚焦、如何深透、如何精准有切身体会。所以今天我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目的就是促使我们尽快熟悉经责审计、适应经责审计的要求,使我们对问题的查证,资料收集,取证单、底稿的编制,对问题的表述归纳尽量达到省厅的要求,避免事后返工,增加主审痛苦,力求做到一气呵成,保质保量,创先争优。

在现场审计后半段时间,省厅一般会召开一次情况碰头会,大约距结束现场审计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去年我们是最后一批开会的,今年有可能时间还会往前。在召开碰头会的时候,需要主审汇报已经查出来的问题汇总,提交报告初稿,所以在碰头会前两天(考虑到问题还要修改、向组长汇报等流程),我们现场每个审计组必须要向主审提供问题清单。

碰头会之后,局里会派法规科过来对取证单和底稿进行复核,复核之后肯定还需要时间来补证据,所以我们要在现场审计结束前两周,基本完成大体的审计取证和底稿编制工作。我的建议是根据审计方案,每组查了一部分问题后就尽量快速取证和编制底稿,要不然到最后来加班会更加累。去年我去省厅修改报告大概花费了两个多月左右的时间。下面,我就结合省厅改稿的程序和顺序谈谈感受。

首先,问题的数量方面。基本上一个审计报告要大约三十多页,根据报告问题的分类,每个版块基本要保证数量充足和均衡。不能说哪个部分问题特别多,哪个部分问题特别少或者缺块。因为在修改报告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会合并,有些问题可能会删除,有些的可能会移动到别的版块。打个比方,以违规少收和返还政府性收入为例,只要是涉及少收政府性收入(什么土地出让金、资源费、基金等)和返还的问题,都会综合放在这一块问题里面,所以我们首先确实要保证数量足够,一般不少于70个问题。

其次,涉及到每个组,既要反映部分宏观方面的问题也要反映单个的个例。既要有广度也有深度,我们不能说别人的东西高大全,作为审计县市区的一把手,我们的报告确实要反映一些宏观的东西,有些宏观问题可能要移动到第一大板块,比如在民生方面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稳增长政策执行这样的问题,可能会移动到第一大板块里面。关于宏观方面,建议是在收集的基本情况中,提炼相关的问题和证据。比如在招商引资这一块,我们可以首先收集规划,如果没有制定规划,那就可以反映一个问题,如果制定了规划,但实际没有完成或者与规划差距太大也可以提炼出一个问题。比如民生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先收集一些上级部门下达的计划和任务,没有完成的,也可以提炼出一个问题。

除了这些,共性问题也要反映,别的地市州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审计报告必须要反映,比如财政方面,财政收入不真实、违规返还土地出让金,向民营企业出借资金、债务资金使用不合规等。如投资方面,政府投资项目未公开招投标、超概算的问题。如党风廉政方面,发放奖金补助、兼职取酬、政企不分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在报告中反映。

再次,单个问题的质量方面。根据省厅经责办的要求,首先会要求每个市州交叉修改报告,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修改报告的定性和描述,这就要求每个问题必须要取证全面和准确。在修改报告的时候,要回答他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打个比方,比如发放奖金补助的问题,要必须分清到底是发放的什么钱,是奖金还是津补贴?是普发性质的?还是特定发放的?资金来源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挤占了专项资金?是不是在八项规定以后的,发放的标准是不是过高?是不是制定了考核办法,考核办法是在发放之前还是之后?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可能决定这个问题是否上报告,或者问题表述是否要进行修改。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些问题,可能就需要进行补充取证。

在修改报告的过程中,重点谈到了一个后果问题,什么是后果问题呢,就是我们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考虑是否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和影响,比如说查某民生资金闲置,就不仅仅是账上资金闲置的问题,要看看是否导致了该项目未开工,影响了当地民生的发展。

最后是会议纪要和问题清单,我们不能边看资料边找问题,应该是先想到问题了再去资料中找线索。所以结合会议纪要和问题情况可以给我们相关的灵感和线索,这样可能效率会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