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相关 > “两会”园地
 
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
编稿时间: 2010-04-05 12:00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湖南理工学院审计处处长倪惠明同志先进事迹

 

自1998年到审计一线工作以来,倪惠明就用“精神独立、廉洁自律、客观公正”这一座右铭要求自己。2005年,身为高级审计师的他任湖南理工学院审计处处长。三年来,他秉承“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锐意创新,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促进学院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与理论研究,主持开发了一系列审计管理软件,并在全省教育系统推广使用,受到领导与同行们的好评。2005年以来,学院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内审先进单位”和“湖南省教育系统内审工作先进单位”。倪惠明同志个人也先后被学院、省审计厅、省教育厅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被岳阳市政府评为内部审计先进个人。

一、抓重点,各项审计工作规范有序

倪惠明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 “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紧紧抓住学院经济活动的中心,通过对学院的重大经济活动、重点管理部门和管理薄弱点的重点审计,为规范学院管理、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献计献策,促进了各项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有序。

第一、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经费使用效益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学院经费预算安排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效益如何摆到了首要位置。开展对学院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以来,倪惠明同志始终把其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审计的广度、深度、力度逐年加强,审计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每年学院财务决算出来后,他都要带领审计人员深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其“量入为出,保证重点 ”的原则进行支出。在2006年全省教育审计工作和审计项目质量检查中,由他牵头的《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获优秀项目评审一等奖。

第二、加强对重点建设工程、重大采购项目和基建资金的审计。沐浴在中国高校教育改革春风中的湖南理工学院,正在为建设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地方高校而努力。在这个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对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采购加强监督,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得到充分利用,是倪惠明同志考虑的又一道问题。几年来,在倪惠明同志的领导下严把基建审计和设备采购审计的质量关,利用计算机进行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和决算审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误差。2005年以来,完成基建维修审计440项,在基建部门初审基础上核减540万元。

第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度的规范性和可行性是提高审计质量,规范审计行为的保证。倪惠明同志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他认为学院审计处作为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应该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和学院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根据《审计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倪惠明同志牵头制定了《湖南理工学院(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实施办法》、《关于合同审签的规定》、《基本建设和维修、改造项目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关于对单位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关于印发审计签证工作程序的通知》、《基本建设和大型改造、维修工程现场签证管理细则》和《湖南理工学院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等七个制度。这些制度涵盖了审计的各个环节,使审计行为有章可循,规范了审计工作行为,在维护经济运行正常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讲创新,积极探索内审工作新思路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审计实践,倪惠明同志在工作中十分注意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他与全处同志一起,在审计的内容、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在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大审计资源的整合力度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审计改革的新路子。

第一、大胆创新审计范畴和内容。倪惠明根据内部审计的特点把工作的重心逐步从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改过去的查问题为现在的防问题。这样既减少了审计处理的难度,又减少了资金的使用风险。在他的指导下,审计部门先后开展了基建项目和仪器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分析审计、基建项目和仪器设备招投标审计、基建材料和仪器设备采购价格跟踪审计、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审计、后勤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等。审计关口的前移有效地堵塞了管理中的漏洞,为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针对大多数高校“负债运行”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我院“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2007年,倪惠明同志建议在全院进行一次审计调查,找出开源节流的关键点,提高学院办学经费使用效益,缓解我院资金压力。建议得到学院党委行政的同意,并要求由审计处牵头对学院办公费、招待费、车辆维持费、会议费、差旅费、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利用以及水电消耗等有关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一次专题审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在调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仪器设备利用率以及共享程度不高、水电浪费等现象,审计部门提出了加强仪器设备等资产的管理、完善制度、加强节能工作、加强预算管理和专项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9条建议,并建议各部门根据本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收集到的意见制定相应的措施。

本次调查工作深入细致,发现的问题客观实在,分析整改措施具体,受到学院领导和教职工的好评,在进一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和创建以节约为荣的良好校园文化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倪惠明同志在全省教育系统审计工作会议上就该调查经验作了典型发言,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针对性强、便于操作、效果明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第二、有效整合审计信息资源。审计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审计部门通过对审计信息资源管理,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活动。随着审计信息量的空前扩大,对审计的信息利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审计的质量。在倪惠明同志的倡导下审计处建立了审计信息库,对财务审计、合同审签审计、大宗采购审计、基建维修审计、预算审计和其他审计等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在财务审计方面也在湖南省内率先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同时还建立了在建工程项目信息库,利用信息库对基建项目的主要情况、隐蔽工程记录、工程进度、付款情况及其他一些工程合同中的具体要求进行详细记录,为搞好工程决算准备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积极改革管理模式。为了规范审计签证,加强日常审计工作管理,并能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倪惠明同志根据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学院实际,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一套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组长负责制、项目责任制、结论复审制、记录表格制、信息台帐制和工作程序化。通过“五帐”、“五表”和“五制”的形式,严格规范了工作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强素质,增强内审工作发展动力

倪惠明同志一直认为,审计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强化队伍建设,为内审工作的深入开展注入发展动力。他把素质的提升作为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个基本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优化队伍建设,开展理论研究,造就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质量。在加强队伍建设时,倪惠明同志总是以人为本,他在自己带头刻苦钻研审计业务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鼓励他们在学习业务的同时加强科研,为审计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他经常组织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审计专业知识。2005年以来,审计处在倪惠明同志的主持下开展审计项目攻关活动,圆满完成了三个内部审计管理软件开发的开发工作。其中《审计台帐管理系统》审计管理软件、《内部审计统计报表》软件已经在全省教育系统推广使用,受到一致好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又在学院科研项目中立项,已正式进入研发阶段。审计科研和理论的成果促进了审计方法和技术的革新,也促进了人员素质的提高,保证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2、科学管理,严格要求。“公正是审计的灵魂,客观是审计的基石”,“正己方能正人”。建立健全和执行内部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倪惠明同志也是这样要求审计处自身的工作人员的。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特点和学院的具体情况,在倪惠明同志安排指导下制定了《审计处工作职责》、《审计处长岗位责任制》、《财务审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基建审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审计人员工作纪律》、《审计工作公开办事制度》等6个内部管理制度,使审计人员明确责任,照章办事,避免徇私舞弊,认真维护学院利益。

“审计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做人不忘正直诚信为本”。在倪惠明同志的带领下,2005年以来,学院审计处共完成合同审签866个,完成财务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审计17项,完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6项,完成设备采购审签570个,完成其他审签1105项,完成审计调查2项,完成基建维修审计440项,在基建部门初审基础上核减540万元。先后4个审计项目在省市评比中获奖,并完成审计管理软件开发项目两个,在全省教育系统推广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