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相关 > 理论探讨
 
审计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思考
编稿时间: 2012-06-11 12:00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青岛城阳区审计局  刘青峰 刘守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保障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审计机关如何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在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有所作为,是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对审计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做了如下思考。

一、发挥审计对公共财政的监督作用,提升民生资金的社会效益

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社会集中性分配,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财力保障。近几年各级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力度,用于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的资金逐年递增。这些重点民生专项资金能否合法、合规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已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审计作为公共财政的“卫士”,就应充分发挥对公共财政的监督作用,结合一年一度的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切实加强对这些重点民生资金的监督,做到“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及时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确保这些民生专项资金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二、发挥审计对政府投资的监督作用,促进民生工程的规范管理

实施民生工程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举措。各地政府每年都要把民生工程建设作为为民要办的实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包括教育、卫生、文化设施、生态环境治理、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各个民生领域。可以说,民生工程是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和具体体现。

然而,近几年各地在民生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屡见不鲜,不但损失浪费了大量的政府投资,而且侵犯了群众利益,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因此,以民生工程为重点,加强对政府投资的审计监督十分必要。投资审计应提前介入,对民生工程的设计、立项、合同、预算、招投标、开工等环节实施跟踪审计;应加强过程监督,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跟踪检查监督资金来源、使用和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促进民生工程规范管理;应加强结算审计监督,核减高估冒算,节约政府投资、避免损失浪费,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通过政府投资审计,促进建设单位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程管理,从源头上防范腐败工程,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有效维护党和政府形象。

三、发挥审计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作用,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行政机关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社会管理工作和任务,行政权力行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的成败。从规范权力运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来讲,加强对行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尤为重要。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为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干部监督机制、预防和治理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机制,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三个转变”:即以离任审计为主向以任中审计为主转变,实现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审计重点以财务收支为主向关注职责履行和权力运行的绩效审计方式转变;加大审计成果转化力度,实现从监督“问责”向管理“问效”转变。应以职责履行为主线,以审查行政机关及领导干部的决策权、审批权、执法权、管理权、资金使用分配权等行政权力运行为重点,审查监督其经济责任及行政权力是否履行到位,资金使用和资源分配是否合法合规,有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特别是对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资金使用管理、民生工程决策审批、社会组织与社会事务管理、公共资源分配等职责履行的情况进行重点审查,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行为予以揭示和披露,对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违法违纪行为移交有关部门予以严肃惩处。针对审计发现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及时提出审计建议,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制度约束,防止权力滥用,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

四、发挥审计对社区组织的监督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小平同志曾讲过: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农村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因换届选举、旧村改造、拆迁安置、干部不廉、铺张浪费、群众实惠难以保证等问题,时常会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农村社区组织在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党和政府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党的基层政权稳固的基础。社区组织和社区干部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因此对农村社区组织和社区干部的审计监督也应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近年来农村审计逐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全国各地陆续加强了农村审计监督,有的在审计机关设派出机构,直接负责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有的在乡镇或街道单独设立审计机构,业务上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也有的在乡镇(或街道)经管部门设内审人员,接受农业部门的管理。结合当前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农村社区审计还应抓好以下“三个结合”:一是与换届选举相结合,加强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换届不稳定的社区和群众反映较多的社区干部予以重点关注,对审计发现违纪违规问题予以严肃查处;二是与旧村改造相结合,加强社区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对重点旧村改造工程提前介入、跟踪审计,从拆迁安置政策、工程立项审批与招投标程序、大宗材料采购及工程造价等方面严格监督把关,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三是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街道和社区加强审计整改,建立健全规范社区财务和集体经济管理的长效机制,从体制、机制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五、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社会管理机制创新

审计机关应发挥在经济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通过审计监督,从机制、制度和管理层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健全内控、规范管理。通过审计监督,还可以发现一些涉及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应及时形成《审计专报》上报党委政府,由政府牵头建立健全相关的惠民政策和管理制度,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近年来城阳区审计局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先后促成了《城阳区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的通知》、《城阳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等20余项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对于完善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工程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监督关口有效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各街道也积极采纳审计建议,制订了《社区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办法》等100余项制度,不断加强和改善了社区管理机制的创新,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此外,审计还应致力于社会管理的公共参与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公布于众,对一些典型案件适时进行揭露,不断增强审计结果的透明度,让社会各界通过对审计结果的关注,参与到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中来。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仅可以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促进被审计单位守法守纪尽责、自觉维护群众利益;而且可以有效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来源山东审计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