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相关 > 理论探讨
 
基层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的思考
编稿时间: 2012-08-13 12:00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襄阳市审计局  崔 纲

 

近几年来,在各级审计机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基层计算机审计队伍已显雏形,但人才问题始终是制约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制约,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即便引进了一些科班生也还缺乏“即战力”,尚需假以时日培养;另一方面,现有审计业务人员受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限制,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中级学员学而未用、用而不精,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整体推进。在近日开展的全国社保资金审计中,面对海量的数据,基层审计机关深刻感受到,审计工作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现有的人才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迫切需要打造一支年纪轻、业务精、作风硬的计算机审计人才队伍。

一、审计机关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结构

从审计业务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就一个单位而言,计算机审计人才结构应该包括计算机审计领军人才、计算机审计能手、审计业务实施人员三个层次。

计算机审计领军人才应具有会计、审计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或注册执业资格,同时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具体可细分为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计算机审计项目组织、信息系统审计、电子数据审计方面的领军人才,分别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的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审计项目组织领导能力、较强的信息系统审计的专业知识和审计能力、较强的电子数据审计的专业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对全局计算机审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对基层审计机关来说,首先要培养电子数据审计方面的领军人才。

计算机审计应用能手应当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应用技能,能够独自并帮助其他审计人员解决计算机审计软件应用中的难题或多种软件的综合应用;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审计现场临时局域网的构建能力、故障排除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对各类数据的采集和清洗整理能力,能够独自并帮助其他审计人员解决数据采集方面的疑难问题;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审计数据分析技能,能够独自并帮助其他审计人员解决数据分析方面的疑难问题。其可能拥有上述一项或多项应用技能,在实务工作中发挥自身作用。

对于一般审计业务人员而言,都应该通过审计署AO认证资格考试,熟练使用AO系统各种基本功能。具备独立采集财务备份数据的能力,熟练掌握国家审计相关准则中关于审计取证和审计记录方面的知识,具有依据数据分析发现疑点进行核查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技能。

二、如何加强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

总体来看,计算机审计人才队伍应该是多层次、立体化的“金字塔”结构,这是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大势所趋,更是推动审计信息化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建立完善计算机审计人才队伍,必须把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两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并完善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金字塔”结构。

首先,要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改善人才结构,打造“金字塔”结构的顶层。审计队伍的发展需要不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其中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会计、审计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人员,特别是具有多元化专业背景的人才,即同时具备计算机类、经济类、工程类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双学位本科生或本科、硕士专业不同的研究生。对这些引进的人才通过参与审计项目实施、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等方式使其熟悉审计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尽早形成战斗力。

其次,要立足于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自主培养,选拔一批审计业务精湛的青年业务骨干,通过强化计算机技术培训,使之迅速掌握审计现场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形成审计人才梯队“金字塔”的中间层。从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审计”的核心要素是“审计”,如果审计业务不精或经验不足,就算计算机水平再高,也查不出问题;而且从培训成本来讲,把高学历的业务人员培养成为复合性人才所需要的成本(包括时间、费用及经验积累)要低于把计算机人员培养成为复合性人才所需要的成本。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选派基础较好的青年审计业务骨干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培训和考试,有学习热情而水平不足的应先参加省厅计算机中级培训以打好基础。

第三,要提高所有审计业务人员计算机应用的整体水平,形成“金字塔”结构的基础层。对审计业务人员的最低应用水平要求是要通过审计署AO认证资格考试。如果审计业务人员没有通过这道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准入门槛,计算机审计工作就会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而难以整体推进。“AO”和“OA”两个系统都需要所有审计人员的广泛参与,不然就会使审计信息不完整,从而影响软件系统的整体效果。基层审计机关应该出台奖励措施,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审计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的各种计算机技术水平、职称、资格考试或学历教育,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适应审计工作需要。

第四,要整合人力资源,结合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项目,“以战代训”。培训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审计人员的目标和任务。每年各单位都组织计算机技术学习,但存在着时间短、不直观等问题,有些审计人员虽多次参加计算机培训和学习,但是实际应用较少,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还有待加强。因此应该充分结合审计署、省厅统一组织开展的社保审计这类大项目积极开展“干中学、学中悟”的应用交流活动,以实战代替培训,实际参与、切身体会,使审计人员在整体提高计算机审计应用水平。(来源襄阳审计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