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相关 > 理论探讨
 
审计理论研究应力求“真 实 新 精”
编稿时间: 2012-09-05 12:00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丁厚银(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审计局)

 

审计理论研究是对审计理论的甄别、拓展和丰富,是指导审计工作实践,推动审计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要想搞好审计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审计科研对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在具体的审计理论研究工作中力求“真、实、新、精”。
  所谓“真”,是指真实、认真。审计科研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科研论文所反映的观点、思路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想法,科研成果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思想表达,在审计理论研究过程中,借鉴别人的思路是可以的,但不能照抄照搬,不能弄虚作假。而要达到“真”就要求参与审计理论研究的人员,首先要坚定信心,摒弃畏难情绪,不要把理论研究看成是高不可攀。目前审计系统,新进人员比较多,不仅学历高,而且知识面广,坚信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出成果;其次要多学习,首先从理论开始,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理论研究经验和成果,并不断的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三是要多思考,对理论学习和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何解决?四是要有责任心,这是搞好审计科研的关键,有了责任心,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一定会有成果。
  所谓“实”,是指务实、求实。要把审计理论研究融入审计实践,用审计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而要达到“实”就要求参与审计理论研究的人员,必须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审计理论研究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理论研究,其研究成果要能够起到推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把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转型升级相结合,围绕审计转型升级中的热点、难点展开理论研究,如审计信息化建设、政府绩效审计等等;把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业务实践相结合,围绕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工作效率等方面,开展审计研究,借以充分发挥审计理论对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把理论研究与审计队伍建设,通过理论研究,提升审计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审计多面手;切实做实做好理论研究工作。把理论研究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通过目标考核鞭策和激励审计理论研究,不仅要出成果,更要出精品。
  所谓“新”,是指新颖、独到。审计科研的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因此,对于所有参与审计理论研究的人来说,就必须要开动脑筋,一方面,不断涉猎新的领域,在审计科研选题方面,力求新颖、独到。另一方面,对别人已经研究过的课题,要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丰富和完善已有的研究成果。要打破常规,拓展思维,借鉴别人的东西,不能照抄照搬,审计科研思路要能紧跟审计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比如在审计内容上,现在许多地方已经把绩效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那么审计科研重点就应该放在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等方面,此时如果再花很大力气去研究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审计,其研究成果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所谓“精”,是指精致、规范。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强化科研精品意识,坚持严谨治学的态度,从严要求,认真规范,做到语言畅达、结构完整、正确标注引文,不断提高理论研究质量,打造理论研究精品。一篇好的科研论文,如果不注意规范性,将科研论文等同于一般的总结、信息等,论点不明确,论证不充分,论据不贴切,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不仅很难在相关刊物上发表,甚至很难进行交流和成果推广,即使观点再新颖,也很难获得大家的认可。(摘自审计署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