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审计局 宋吴刘
一、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审什么”的问题
书记县市区长同步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审计对象的双重性。书记县市区长分别代表党委、政府行使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既有相同的目标,又有不同的分工。那么,书记审什么?县市区长审什么?这是做好书记县市区长同步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书记县市区长同步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内容繁多、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不同的县市区审计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我们以书记县市区长的权力运行为切入点,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重大决策事项为重点,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紧紧围绕党委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事项,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经济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以及书记、县市区长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等事项,突出“三权一廉”,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权和个人廉政情况作为主要审计内容,更加关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
对书记审计的主要内容:一是决策事项审计。对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决策依据、程序和绩效进行审计;二是经济指标审计。依据上级党委对书记政绩考核评价指标执行及完成情况和本级党委制定的经济目标进行审计;三是执行政策法规审计。主要审计书记在任期内执行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四是对有关经济活动管理和监督情况的审计。五是廉洁自律审计。对书记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调查以及根据纪检监督、组织监督的有关规定和纪委、组织等部门的委托事项进行审计调查。
对县市区长审计的主要内容:一是决策事项审计。对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执行、管理效果情况进行审计;二是经济指标审计。依据上级各种经济指标考核完成情况进行审计;三是执行政策法规进行审计。重点审计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及财政金融、耕地保护、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四是专项资金(基金)等专项审计。审计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资金、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五是财政收支的真实、完整、合法性和效益性等情况;六是投资审计。审计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七是国有资产审计,审计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保值增值情况;八是债权债务审计。审计财政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化情况;九是廉洁自律审计。对贯彻、执行、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调查以及根据纪检监督、组织监督的有关规定和纪委、组织等部门的委托事项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
二、准确定位,着重解决好“怎么审”的问题
书记、县市区长系地方党政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农村教育、财政收支、农村工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书记、县市区长不直接经手财政财务收支和具体经济事项,主要工作是在政策和决策层面,因而对书记、县市区长的同步审计不同于对部门负责人的审计,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应围绕“三条主线”开展同步审计。
一是围绕重大经济决策,审计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性。我们通过审查党委、政府会议纪要,从财政、税收、土地及招商引资政策等层面,着重反映重大建设项目、国有企业改制资产处置、土地使用权出让、税收征管等方面内容,对与财政收支相关的重大经济决策依据、程序及执行效果进行审计。一是审查本地区的重大决策,是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二是关注重大战略部署,是否既贯彻了中央的指示精神,又符合地方的实际。三是制定的具体经济政策,是否与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精神保持一致,有无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方面,四是调查重大项目建设,其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如何。如在省厅安排的对枣阳市市委书记、市长同步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组针对枣阳市实际,制定了“从微观入手,着眼宏观”的审计思路,在审计政府财政收支的基础上,抓住枣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招商引资、土地资源利用、社会事业发展、惠农政策执行等重点经济事项开展延伸调查,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揭露了枣阳市在财政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县域经济秩序管理中存在监督缺位、控管不力等问题,并对其形成原因认真分析,为省厅开展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提供了参考。
二是围绕重大投资活动,审计重点项目建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对重大投资活动的审计是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审计的重点。重点投资主要包括:城市建设投资、重点企业投资、环境建设投资、科技投入、社会保障投入等。审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项目投资的经济性与效益性,投入的到位和使用情况。重点关注政府投资领域、土地出让、特许经营权出让、市场准入、政府补贴或扶持项目、政府采购中有无个人以权谋私、利用个人影响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行为。关注领导干部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效益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否为追求短期政绩,搞“形象工程”和 “政绩工程”;关注领导干部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作用,重点关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民生方面关注领导干部在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社保体系建设和弱势群体社保问题和“三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与政策出台力度方面的作用。
三是围绕重大消费活动,审计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廉洁性。消费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公务消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开展公务活动中,利用财政资金消费的情况,看有无铺张浪费、化公为私、行贿等情况。二是个人收入与消费。通过审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个人报销的费用、发放的补贴、家庭的收入等情况,看有无不正当收入和不合理支出等问题。
以上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的共性内容,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毕竟有分工、有侧重,因此,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应依据各自职责而有所侧重。如对地方党委书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应以党委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为主线,以经济决策权为重点,侧重于检查出台的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检查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效果、对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以及个人遵守廉政规定等情况。对县市区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应以全部财政性资金为主线,以经济政策执行权为重点,侧重于检查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地方党委制定的政策措施情况,检查重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个人遵守廉政规定等情况。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经济责任审计重点中即关注了决策,又关注了执行,做到了衔接互补。
三、实事求是,着力解决好“怎么评”的问题
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中,我们坚持“谁掌权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原则,合理区分、科学界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一要明确责任的依据和特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党委书记、县市区长的经济责任,其基本依据,一是当地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这是经过党代会、人代会反复讨论确定的,应作为衡量经济责任的重要依据;二是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经济工作任务,并经过人大讨论通过,应作为年度工作业绩的指标,三是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状,这也是衡量其经济责任的重要标准。
二要划分责任类别。我们一般将党委书记、县市区长的经济责任划分为两大类别,即宏观经济责任和微观经济责任。(1)宏观经济责任:一是区域宏观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经济工作中是否贯彻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是否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主要评价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农民人平纯收入增长水平。二是社会发展情况,包括计划生育,基础教育,医疗保健、环境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2)微观经济责任:一是对重点资金的投入、使用、对重点项目的建设、重点国有企业的绩效承担责任。二是个人收入及廉政情况。从财务中反映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报销的费用、发放的补贴、对外公务活动开支等,是否合规、合法、有无违反廉政的行为。
三要把握好两个关系。一是党委书记与县市区长的经济责任关系。在审计过程中,对部分应承担经济责任的事项,县市区长与书记之间互相推诿,不愿意承担责任。为此,必须科学合理划分双方的经济责任,党委书记、县市区长作为地方党政一把手,他们在承担经济责任方面既有共同的方面,同时也各有侧重。两者共同的经济责任为:(1)经济工作中是否贯彻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是否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2)经济目标。区域内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引进外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3)投资建设的合理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投资结构、投资效益。(4)社会目标。普九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二是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关系。直接责任是指被审计者对因行使具体行为权力而产生的经济结果而应承担的责任,间接经济责任指被审计者因行使间接“管理、领导”权力产生的经济结果应承担的责任。党委书记、县市区长对个人廉政方面承担直接经济责任外,对其他事项一般承担间接经济责任。间接经济责任又分为主要经济责任和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具有具体业务属性,领导责任具有行政、人事、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委书记、县市区长又以承担领导责任为主。但是,如果书记、县市区长对某项经济活动直接作指示、打招呼、批条子等,则党委书记,县市区长则要对该项经济活动承担直接经济责任。
四、服务干部监督管理,着力解决好审计报告“可用性”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最终价值要通过结果运用来衡量和实现。因此,审计结果报告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审计结果是否可用,是否满足于干部监督管理的需要,是最终体现审计成果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出具结果报告时,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既要充分关注和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业绩情况,又要反映领导干部履行责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注重反映审计问题整改和审计建议落实的情况。要关注反映被审计单位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意见和建议,督促审计建议的落实和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三是注重反映制度、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要把揭露和发现问题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注重反映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切实为领导加强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健康运行中的建设性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四是注重反映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要敢于如实反映问题,特别要注重反映领导干部履行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更好地服务干部监督管理、服务党风廉政建设。(摘自湖北审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