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相关 > 理论探讨
 
关于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编稿时间: 2012-11-27 12:00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吴晓伟(审计署太原办)

 

节能减排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政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对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的一项国家审计监督。在当前新形势下,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减排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舞台也越来越广阔。如何深化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深入理解和认识节能减排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国家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目标是为了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了技术进步,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同时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一些地方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政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严重制约着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如果“十二五”时期未能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强化,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确定审计目标,积极探索创新节能减排工作方法,完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
  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制定审计目标时,要紧紧以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主要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按照“揭示问题风险、保障资金安全、促进政策落实、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思路,以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为主线,以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单位和企业为抓手,摸清地方政府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所采取的措施,反映节能减排资金在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完善制度政策、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建议,督促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相关政策,认真履行节能减排责任和义务,促进地方政府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实现,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是在审计目标上,紧紧把握“责任目标、实施效果、困难问题”这一核心要点,确保该目标在审计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充分体现,确保节能减排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发挥。
  二是在审计对象上,以节能减排大户为重点,特别关注承担节能减排示范工程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对政府监管、企业实施等方面的全方位审计。
                       
  三是在审计内容上,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和审计覆盖面,重点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展开审计。在延伸审计中,还要以“节能减排的实施成效”为中心,突出检查工程实施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的建议和要求,推动节能减排工程的正常实施和运行,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增强竞争能力。
  四是在组织方式上,积极实施“以节能减排目标为龙头、以资金流为导向、以重点工程项目为落脚点”的审计组织方式。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用计算机筛选出重点资金及重点工程,分析节能减排投入产出成效,提升分析研究成果。同时,要充分利用节能评估认定数据、污染物减排在线数据、企业的用电量等专业监测数据,来鉴定节能是否达到预定成效、减排是否达到规定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是否按规定时间淘汰,以此来评价节能减排成效。
  三、加大查处大案要案力度,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为目标,发挥节能减排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违法违规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继续存在,在节能减排领域问题表现得也较为突出。尤其是通过虚假申报骗取中央节能减排资金的行为在审计中屡见不鲜。因此,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一是要重点检查节能减排资金的申报材料,对每项申报数据要逐一核实,多方位验证;二是对节能减排成效数据要借助专业设备和专家力量,予以核定和落实;三是根据资金拨付标准和条件,将资金拨付额和所依据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查看有无虚报套取等问题。通过对虚报套取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查处,可以发挥审计监督的威慑作用,促进整顿和规范节能减排市场秩序,推进廉政建设,保证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实现。
  四、转变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着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吃苦耐劳的审计队伍
  节能减排审计涉及面宽、点多、专业知识性强,所出台政策,全部是最新的政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及时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此,资源环境审计的队伍建设应不断加大审计队伍作风建设,提高队伍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和审计研讨工作,提高技能水平,打造集审计、研究为一体的复合型审计团队,力争环境审计队伍在五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一批审计领军人才和审计业务骨干。(来源审计署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