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相关 > 审计观察
 
查“小金库”的方法
编稿时间: 2010-05-24 12:00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秭归县审计局  韩庆德、黄琼

 

所谓“小金库”: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账外资产。它的内涵包括三个要素,即知情的范围小;受益的人数少;隐蔽的手段巧。它的外延包括三大特征,即运用的频率少;涉及的人员地位高;消耗的档次奢。它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多种腐败现象的温床,是经济犯罪活动的导火索,是经济秩序混乱的发酵母菌。通常有七种表现形式:一是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二是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三是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四是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户核算设立“小金库”;五是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六是以假发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七是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尽管“小金库”有以上特征,不易发现。但是,它总有规律可循,怎样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笔者的经验认为要从以下五个方法中灵活运用,方能够得心应手,手到擒拿。

        (一)查“现”入手法。即以审查现金的收支行为入手,查找小金库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应关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截留现金收入不入账,即开设“小金库”。这种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部分中小企业相当普遍,他们采取将其他收入中的用现金收取的部分不入账,直接存入“小金库”,二是非法侵占出售国家和其他单位零散资产的收入直接存入“小金库”,三是截获行政事业单位从小到大的各项小额罚没款收入。

        (二)查“虚”核实法。即以审查非正常的所谓的业务交际费、年终给上级机关的特殊支出行为中,查找小金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四个问题:一是从该单位的正常的“经费支出”、“经营成本”“业务支出”中寻找其一般的收支规模,据此要特别关注特大、特小的收支行为中是否隐藏着“小金库”的补给渠道;二是对有虚列支出、虚报冒领的嫌疑支出的单据,一定要找出真实的依据后,才能转移视线。否则要一查到底;三是对长期挂账如“应收款”、“其他应收款”“上下级往来”以及“暂付款”的所谓收支行为,要追根求源、穷追猛打;四是对“待摊费用”的非正常数据,要逐一解剖,防止“暗渡陈仓”。

        (三)查“物”求源法。即以审查固定资产、各种材料的非正常出售为突破口,查找其出售收入是否入账,从中寻找“小金库”的蛛丝马迹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关注四个问题: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小车变卖收入是否入账,入账数与实际变卖数是否相符;二是经营单位的各种非正常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材、包装物的出售是否全额入账;三是各种对口支援的物资及资金是否全额入账;四是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无偿赠予的重要礼品是否登记入账。对上述有疑虑的问题,一定要追查来龙去脉,且找到相关的证据后方能罢休。

        (四)查“户”求全法。即以查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入手,全面审查其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是否从现有的银行存款的相关账户中列收列支,有无异常账户的出现行为,发现线索要一查到底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将所提供的账户在短期内记熟于心。发现有不是从提供的账户中的出现的收入和支出行为,要追查责任人或经办人,如实提供当期的证明人,说明理由;二是对出现的非正常的账户时,要认真对待,商请当地的银监组或人民银行及时封存该账户,以求保全,防止犯罪团伙铤而走险,给国家造成新的经济损失。三是对银企勾结违规开立的账户,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申请保全,以防止金融资产的流失。

         (五)查“票”辩伪法。即以审查各种收支票据入手,全面审核其收入和支出的真实性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要全面审核收入单据的是否联号,作废票据是否全票保存(整套35);二是审查票据的填写是否有大头小尾的现象;三是审查票据的合法性,是否是过期票据和非法票据;四是审查票据所记载的经济业务是否与本单位的管理、经营、主业有关,有无为他人报销单据的行为。

(摘自:湖北审计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