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相关 > 审计观察
 
基层审计文风要在“短、实、新”上下功夫
编稿时间: 2011-05-10 12:00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魏明坤(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4 月26 《人民日报》第19版,以关注形式主义问题为话题,多位读者对身边的形式主义(文山会海)进行了“晾晒”。如,《干得好不如记录全》、《“陪会”浪费很多干部时间》、《累人的“文山会海”》等。文章从会议的空洞、乏味、泛滥、走过场,到讲话的“长、假、空”等多个视角,对当前文山会海这种讨人嫌的形式主义给予不同程度的揭露和批评。笔者读后,感触颇深。
  比如,在基层审计部门“重业务、轻其他”现象较为突出,一些本应正常开展的各项活动,却在年终集中“包装”和“打扮”。有的为了迎接检查加班加点的补记录、补材料、补笔记、补台账、补场景等,还有的甚至制假、造假。如此虚假之风,贻害无穷。这其中的原因多半是文山会海惹的祸。因此,在治理文山会海的过程中,各地基层审计机关应率先垂范,从“我”做起,在“短、实、新”上下功夫。
  一、从基层审计领导做起,在审计文风“短、实、新”上带好头
  一是带头开短会、讲短话。开短会,就是抓住各项会议的中心要义,直奔主题,尽量缩短会议时间,合并会议“同类项”,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带头讲短话、说实话,长话短说,开门见山,有事说事,有话说话,不跑题、不跑调、不脱稿,不信口开河,讲问题、提要求,客观公正,不脱离工作实际。
  二是对人待事实事求是。坚持工作准则和做人原则,对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莫劳他人手、莫落他人嫌”,认认真真、脚踏实地、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本职工作。如,自己的“汇报材料、讲话稿、个人总结、述职述廉报告、学习笔记”等不找“代言人”,不找“代笔者”,不弄虚作假的要面子、讲形象。
  三是工作思路新、方法新。就是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站在工作全局看待新问题、分析新情况、适应新形势,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充分利用审计信息网络平台,少开圆桌会,多开视频会。
  二、从基层审计人员做起,在审计文风“短、实、新”上用真功
  一是审计文书要“短”,即言简意赅。现实工作中,有些审计报告恰恰相反,不是“长篇大论”,就是细水长流,总是“短”不下来?其结果只能是让人看的费心,听的费神,用的费事,出力不落好。按照鲁迅的经验,文章中宁可删去可有可无的“字、段、句”,也不“拖泥带水”。所以,针对审计工作中的“长、假、空”现象应加以改进,能短则短,能省则省,“小巧玲珑”,短小精干。这样才能体现审计文书的实用价值。
  二是审计文书要“实”,即没有水分。只有这样,审计报告、审计要情、审计信息、审计专报等所讲的事、所说的话,才会有人信,才会有人听,才会取得信任。假如一篇审计文书不能实事求是、“有一说一”,不敢正视和揭露存在问题的真实性,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审计文书要贵在“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说实话、讲实情、道实理。如此,才会引起社会公众强烈反响和共鸣,只有说到领导、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心坎里,才能赢得有为有位的赞誉。
  三是审计文书要“新”,即与众不同。有些审计文书在格式、语句、语气、用词、表述上等“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样的审计文书怎么能吸社会公众的眼球吗?各地审计工作情况千差万别,各项审计工作千头万绪,加上审计结果公告的全面实施,审计文书无论在格式上,还是在形式内容上,都应该有所新的创意和统一规范。
  对于基层审计机关和人员,改进审计文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还应建立健全灵活机动的工作机制。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开展包括审计报告在内的各项审计公文的讲评活动,让“长、空、假”无地自容,让“短、实、新”理直气壮。变写的人费劲、看的人费心、听的人费神、用的人费事,为写的人省劲、看的人省心、听的人省神、用的人省事。所以,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在改进审计文风方面身体力行,作好表率作用,远离审计文书的“长、假、空”现象。(来源审计署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