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良(湖北省罗田县审计局)
一是增强育才观念,营造“助才、励才”的氛围。审计任务虽然是审计机关工作的最直接目标,但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说,对审计人才的培养是事关审计事业今后发展好坏的大事。所以基层审计机关应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把审计机关人才开发置于社会大环境之中来运作。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现代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使素质提高的过程成为积蓄能量和全方位发展的过程。在人才的使用上,努力克服求全责备的观念,放手使用,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引导和鼓励人才勇于竞争、善于竞争,在竞争中体现价值。要为人才竞争制定引导性政策,创造平等的机会和条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竞争中出成绩、出效益。
二是优化育才环境,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目前,阳光工资已经落实到位,在政策性工资奖金之外提高干部经济待遇的空间几乎没有了,这种情况下更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才能留住人才,促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研究制定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的各项政策,对各类优秀人才、拔尖人才大胆使用,提高其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要搭建人才施展才干的舞台,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形成一种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形成对工作岗位的认同和工作成绩的认可。
三是健全育才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基层审计机关要抓好能力提升工程,对本单位人员的素质进行认真细致分析,按照不同目标所需要的人才种类、层次对不同基础、特长和发展方向的人员进行培育。要紧紧围绕提高干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入手,采用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审计人才培养新路子。要以长短结合、脱产非脱产结合的各类培训班为载体,力求通过培训使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得到较系统的有效培训。对于特殊业务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在定期进行更新知识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四是创新育才制度,激励干部向高层次、“精英型”人才发展。创新教育培训制度、轮岗交流制度,尤其是要注重和发挥考核制度的功能,把考核结果与职务升降、人事聘用、工资晋升和奖金发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调动审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奋力做工作,努力出成绩。要准确评价人才和贡献,相应给予政治、精神、物质待遇,使人才的表现、贡献与评价、待遇相适应,从而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摘自审计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