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相关 > 审计观察
 
审计不妨也向社会“购买服务”
编稿时间: 2011-09-29 12:00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徐晓明 朱建中(江苏省张家港市审计局)

 

某市审计机关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审计一直是“短腿”,制约着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为了拉长这一“短腿”,该市审计机关创新审计模式,大胆“购买服务”:“向社会借才为我所用,向社会借智为我所需,向社会借力为我所为,向社会借人为我所急”。由此,借力发力,基建工程审计得以较好开展,政府性工程审计每年核减上亿元,为财政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不仅取得了审计工作和审计“购买服务”的双赢,而且还促进和推动了审计工作的全面、深入、可持续地开展。
  不难看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兴未艾,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肯定和欢迎,越来越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由此,政府“购买服务”的触角越来越延伸,内涵越来越丰富,项目越来越广泛,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小政府”大服务成效显著。
  审计机关属政府部门,自然向社会“购买服务”也不例外,理应加入到“购买服务”的“行列”。事实上,不少审计机关也早已“先声夺人”的“先行一步”,虽然做法不一,叫法不同,“马甲”异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实质还是随“购买服务”在“起舞”,积极主动地向社会“购买服务”,从借智到借人,从借人到借技,为我所需,为我所用,为我所急,为我从审。由此,促进和推动了审计工作的更广泛、更全面、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
  显而易见,审计向社会“购买服务”,不仅是审计机关更好履行审计职能,更好严肃财经纪律,更好规范财经秩序,更好服务社会公众,更好保障民生幸福的需要,而且也是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创新的要求,不仅是审计工作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审计监督多品种、多样化、多方位、多触角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审计转变审计模式、方法和服务理念的必然结果。
  不难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审计免疫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审计任务越来越重,专业化审计越来越多,审计内容越来越全,审计触角越来越长,审计要求越来越高。而要出色地、不折不扣地完成审计各项任务,仅凭审计有限的人力物力,显然力不从心,不堪重负,尤其是县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人手紧,人才缺,困难多、任务重的现象,而“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样样审计要开展,件件审计要展开。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众多的专业审计,繁杂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不得不超负荷运转,疲于应战,难于应对,忙于招架,苦于支撑。审计缺人力,少精力,缺智力,少专业的矛盾越显突出,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影响着审计免疫功能的更好发挥,影响着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理应看到,审计要改变眼下人手少,任务重,人才缺,专业审计多的现状确实存在着诸多难于克服和难于自我消化的难题。事实上,审计不可能今天缺基建工程审计人才就申请“招兵买马”,明天少绿化审计人员就自行招贤纳士。这非但不现实,而且也不可能。显然,审计出现了“供需矛盾”――社会需要审计多服务,而审计提供服务少的矛盾。但,审计人手紧不是审计少为的理由,人才缺更不是审计不为的借口。面对矛盾,面对困难,审计理应知难而进,知难而上,在解决矛盾中求发展,在克服困难中求前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理应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式,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变被动为主动,变主动为能动,千方百计寻出路,想方设法图发展,审计非但要搞,而且一定要搞好,审计非但要开展,而且还要更深入,从而达到审计工作更好、更多服务公众,服务经济建设之目的。
  诚然,审计人员不可能个个多是“多面手”,人人多是“能工巧匠”,审计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包罗万象。但,审计不是万能的,不能却是万万不能的。在法制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迫切需要审计提供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多触角的审计监督服务,社会公众需要审计在经济舞台上当好“裁判”角色。对此,审计理应义不容辞,想方设法提供更多监督,理应责无旁贷,千方百计满足社会公众更多需求,理应当仁不让,百计千方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更多服务,理应向社会借才为我所用,理应向社会借智为我所需,理应向社会借力为我所为,理应向社会借人为我所急,从而扬我所长,避我所短。
  事在人为。办法总比困难多。是的,审计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多,难题确实不少,但困难困不住审计人员的手脚,难题难不住审计人员锐意进取的创新思维。诚然,审计人手少向人事部门争取编制固然重要,但审计不可能每次都能得到“特事特办”的“额外照顾”,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即使争取到一二个人员编制也只能是杯水车薪。要解决审计机关人手少,任务重的长期矛盾,走出审计疲于应对的困窘,缓解审计的“供需矛盾”问题,无疑“眼睛向内”挖潜,使审计人员一专多能,一才多用,无疑“眼睛向外”,向社会“购买服务”,向社会借才,向社会借力,让社会之才“加油”审计,让社会之力“给力”审计。
  其实,政府“购买服务”目的是通过“购买服务”,借助社会力量,更好地履行服务职能。审计工作要开展,审计事业要发展,不能因审计人手少而制约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不能因缺人才而影响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而是要面向社会,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用社会之手来化解审计人手少矛盾,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用社会之才来解决审计人才缺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缓解和解决当前审计面临人手少,专业人才缺,任务重的有效途径。(来源审计署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