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相关 > 审计观察
 
对审计整改报告的真实性应打几个“?”
编稿时间: 2011-11-04 12:00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张志华(江苏无锡市审计局)

 

验证审计整改报告的真实性是审计人员收到被审计单位提交的整改报告后应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审计整改报告可靠度有多高,需要审计人员重点关注一下;真伪如何,更是需要审计人员及时全面地去验证一下。在查证的过程中,要做到留意、用心,去打几个“?”。
  一、对反映的事项打个“?”。审计整改的事项是否全面,审计发现的问题在整改报告中是否全部反映,审计人员的心里还需对其打个“?”,做到认真全面地核对验证。事实上,少数单位由于思想不够重视、工作有所疏忽等原因,所以还存在提交的整改报告中反映的事项与审计机关要求整改的事项有着并不完全相符的现象;特别是对问题的整改情况,有的反映不全面,有的甚至完全不反映。当然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以下两种:一种是事关被审计单位其自身利益,所以不太愿意整改。第二是整改难度较大,存在为难情绪。作为审计人员,这时要通过验证,对其因考虑自身利益而不想整改的问题要进行说服教育及批评,督查其必须不折不扣整改到位,不留任何死角,切实维护审计整改工作的严肃性;而对整改难度大,光靠被审计单位单方力量还难以解决的问题,审计人员又要着眼大局,和被审计单位一起,共同认真分析,研究解决对策,全力帮助被审计单位走出“难关”。对确实一时还难以解决的特殊情况,审计人员应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说明;同时对其后期进展进行跟踪检查。
  二、对制定的措施打个“?”。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制定的相应措施。被审计单位提交给审计机关的整改报告,一般会针对问题,阐述所制定的相应措施。作为审计人员,首先要关注被审计单位是真的制定了相应措施,还是 “空穴来风”;其次要关注制定的相应措施与问题的解决是有着直接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还是“风马牛不相及”。对于这些,就需要审计人员要做个有心人、用心人,不怕烦琐地对制定的措施一一进行检查和分析,验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有记录,有事实,有依据。
  三、对措施的落实打个“?”。所有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关键是制定的相应措施是否真的落实到位了。实际工作中,还或多或少的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个别被审计单位,虽然制定了措施,但在整改过程中,相应的措施却未真正去执行和落实。但是为了体现其对措施落实的“重视”,体现审计整改报告的“质量”,因此故意扩大“效应”,在审计整改报告中对措施的执行与落实等方面人为注入了一些“水分”。所以作为审计人员,在验证完措施的制定后,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去查看和验证相应的措施、特别是一些建设性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看其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了,还是只是图有形式地“挂在嘴上” 、“写在纸上”、“晒在了墙上”。措施落实了,才能体现审计整改的力度与成效;而措施不执行、不落实,审计整改便毫无价值可言,导致的不良结果往往是:以前的问题依旧存在、无人解决,而新的不合规行为和现象又在不断地“上演”。  

验证审计整改报告的真实性,不仅只是挤掉审计整改报告中的“水分”,它对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健康开展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审计人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不怕烦琐与辛苦,带着“?”,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来源审计署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