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相关 > 审计观察
 
县级社保资金审计的难点和对策
编稿时间: 2012-02-07 12:00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常志云

 

   社会保障资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资金,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社会保障资金。根据工作经验,笔者发现基层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面临着不少挑战。

    首先是基金管理的多样化,导致审计监督缺乏规范化。现行体制下,民政、卫生、财政、人社等部门各自负责部分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的职能。各部门各行其政,各自出台政策、规定,在各自的一条线上贯彻执行,这导致各种社保资金在筹集、管理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分散无序,给审计监督带来风险。这导致各基金为各自利益,扩大范围吸收参保人员,存在部分人既在新农合参保,又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当发生医疗费用时,两头报销的违规问题。  

    其次是基层审计机关掌握先进审计手段的人员比例相对少,不能适应社保资金审计的要求。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保资金运用计算机来加强基金运行和管理越来越普遍,决定了社保资金审计的手段必须适应这一工作环境的需要。而基层审计机关虽然经过大规模的计算机普及培训,但因历史原因,能适应社保资金审计事业发展要求的人员还是相对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保资金审计效率的提高。

    最后是社保资金筹集及运用等环节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其表现在瞒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少缴社会保险费、骗取或违规支付社会保险金等问题时有发生。此外,资金保值增值的渠道有限,县级社会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一般只有2%左右,远远低于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存在贬值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会计监管和审计监督的管理效应,基层审计人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首先是切实加强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建立健全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监督防护体系,管理好全体人民的“养老钱”、“救命钱”。审计监督要立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管理上、制度上和体制上找问题、查根源、提对策。

其次是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基层审计人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培训,同时要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新方法、新路子。应结合信息系统审计的要求,从主要关注书面账册数据资料审计向更多关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的系统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分析预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转变。

最后是采取多种审计方式方法来促进基层社保资金审计的绩效目标实现。审计人员要有更广的视角和更宽的视野,从效益的角度、风险的层面来分析和研究满足社保资金审计的方式方法,做到全面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社会保障审计和延伸审计相结合、常规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事后监督与预警监督相结合。审计内容上不能只关注城镇社保、五项基金,县级审计部门应当更加关注农村社会保障和五项社会保险以外的社会保障问题。(来源中国审计报 20122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