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相关 > 审计观察
 
青岛市审计局创建实施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的主要作法
编稿时间: 2013-03-25 12:00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武汉市审计局 彭显智

 

近年来,青岛市审计局不断改进审计技术方法,用审计信息化带动审计工作转型。2012年,在原有开发联网审计系统的基础上,又积极研究审计动态监测技术和方法,建设动态审计监测指标和系统,完善审计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适时掌握财政“家底”状况,全程追踪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整个过程,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促进整改。

一、取得市大人、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青岛市审计局积极主动向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大人、市政府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和推动审计工作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要求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市长重视。20082月,夏耕市长在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实施社保联网审计,建立财政、税务、国库联网审计系统,使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技术方式转变,提高审计现代化水平,有关部门要给与大力支持。

  2、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200810月,市政府秘书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青岛市实施联网审计和实现审计数据资源共享有关工作。市政府副秘书长,电子政务办主任,市审计局、市发改委、市建委、市交通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等单位的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市审计局关于实施联网审计和实现审计数据资源共享有关情况的汇报。要求:一是对确定联网审计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实施联网;二是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负责提供联网审计和审计数据资源共享有关技术支持;三是建立联网审计和审计数据资源共享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成员单位由市审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交通委、市建委、市地税局、市工商局等单位组成;四是市政府督查室负责跟踪落实,确保联网审计和审计数据资源共享工作于当年年底前完成。

  3、发改委立项,财力资金支持。2006-2008年青岛市财政资金拨入1700万元用于审计信息化建设。

青岛市人大、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帮助解决了审计部门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测工作的思想障碍、物质条件和技术难题。

二、率先创建动态审计监测模式,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近年来,青岛市审计局在预算执行审计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了审计监督效能。但是,对财政预算执行的监督仍属事后审计,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查处,审计真正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为避免事后审计的弊端,提高审计及时反映经济运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能力,青岛市审计局依托审计署联网审计支撑平台和地方电子政务网络,积极研发系统,抓好实践应用,率先实施了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解决了对预算执行无法实现适时监督的难题。首先,升级改造联网审计支撑平台,建设动态审计监测系统。依托审计署联网审计支撑平台,组织人员进行了二次研发,建设完成了动态审计监测系统。该系统强化了动态预警、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关联、源路径跟踪等监测组件功能,实现了对海量财政数据的动态采集、加工和处理,解决了源数据路径错综复杂难以追踪的难题,完全满足了以“在线审计、适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动态审计监测的需要,为监测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其次,详细研究预算执行业务,综合分析审计需求,构建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指标体系。提出了财政收入预算执行进度与质量监测、财政支出预算执行进度与结构监测、财政资金安全性监测、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监测等四大类财政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指标。财政收入预算执行进度与质量监测类指标主要对财政收入进度与增减、财政收入质量、财政收入结构与变化等内容进行监测;财政支出预算执行进度与结构监测类指标主要对财政支出进度与增减、财政支出结构与变化等内容进行监测;财政资金安全性监测类指标主要对提取现金控制、转账和支付控制以及其他控制等内容进行监测;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监测类指标主要对总量、结构、方向等进行监测。通过这四大类监控指标,全面建立了涵盖宏观评价、总体分析、查核分析和预警分析的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测指标体系。

通过以上工作,成功构筑起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测屏障,实现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联网核查、动态监控,有效推动审计关口前移,为财政资金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及时了解财政资金来源、执行情况,整体把握财政状况

实现政府性资金审计全覆盖首先要及时掌握财政“家底”。以前由于无法获取足够的数据,或者数据之间不能进行比对,只能从年末账面预算收支的总体情况了解到一个大致的“家底”,对于年度内某个时刻的可用财政资金来源、使用和剩余等详细情况无法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发现。动态审计监测系统建成后,能够随时了解财政资金来源、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随时了解全部支出预算资金的来源情况。通过监测系统提供的模型,对财政预算管理系统的底层数据进行分析,随时摸清包括年初预算、追加预算、上年结转、中央专款、省专款、转移性支付等在内的当前可用资金来源的全部情况。把维度转换成预算科目,对一般预算资金和基金预算总体比例进行分析,进一步展开二级科目,了解在一般预算资金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等各功能科目的预算分布情况。同时使用指标来源和功能科目两个维度,详细了解财政用于某个功能支出科目的资金来源情况。

  另一方面,按资金来源分门别类分析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摸清支出预算资金来源的基础上,把财政总预算会计中预算支出按照来源进行分解;与预算对比,评估当期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追踪财政预算执行全过程,全面监测各环节

动态审计监测系统采集了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总预算会计和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数据,为审计全程追踪监督提供了便利条件。

    青岛市的财政预算执行是通过预算执行系统进行控制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所有的预算都会以指标的形式进行流转和执行。即每年的预算编制完成并经批准后,收到上级专款文件后,由财政预算部门按照科目、来源等要素录入系统,作为预算“总指标”,然后分解为“处室指标”再分配给归口管理的预算单位,作为“单位指标”;各业务处室根据用款计划、项目资金申请等将“单位指标”传人国库支付系统,由国库支付部门进行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年度终了,尚未执行完的“单位指标”,交回预算处统筹安排下年预算,未完项目结转下年支出。

该局根据财政预算执行流程,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测,及时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利用监测系统提供的分析功能,将2012年预算数、总指标数、处室指标数、单位指标数进行适时对比,发现财政部门“处室指标”和其他部门的“单位指标”存在差异,业务处室未将指标及时分配为“单位指标”,致使这些指标一直未能执行,涉及预算资金数十亿元,该局立即向财政部门提出建议,促使及时分配“处室指标”,加快支出进度,提高了预算实际执行率。

五、动态监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实现即时分析核查

由于监测系统整合了预算单位执行部门预算所涉及的预算指标管理系统、资金支付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全部数据,并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审计事项等预置了相应的审计模型,使得财政组织部门预算执行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之间做到了有机结合与互动,实现了对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及执行情况的全程监督。

   一方面,适时对所有预算单位的预算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总体分析。2012年青岛市审计局对系统中的涵盖全部市级预算部门、单位的“单位指标”及执行情况进行了适时监测分析,重点关注了11月份仍未执行完毕特别是以前各月均未发生支出的指标。结果发现,至11月末一直未执行的预算指标金额上亿元。经了解,这部分指标大部分是因为项目未实施或未达进度等原因未能支出。对此,该局建议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督促预算单位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抓紧提报用款申请,加快了预算执行进度。

  另一方面,疑点事项直接延伸,追踪至预算单位。监测系统提供了预算执行各环节完整的数据,对于发现的审计疑点可以直接根据资金流详细查至预算单位。如在2012年的动态监测中,青岛市审计局核对发现有部分单位会计核算的收入数与国库支付数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数不一致,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查找原因,发现在对某单位的拨款数据中有3条合计数百万元的拨款记录,单位未做账务处理。经查,这三条拨款实为财政直接列支核销无法追回的该单位欠款。对此,青岛市审计局及时要求该单位及会计核算部门做出相应的账务处理,促进了财务管理规范化。(摘自湖北审计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