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吾 毛朝晖 俞向阳
平江――湘鄂赣革命老区,将军之县。革命战争年代,英雄儿女前仆后继;改革开放时期,继往开来者屡建奇功。正是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今天又传来了平江审计人绩效审计如火如荼的佳音。2010年以来,他们率先在岳阳市试点,大胆探索绩效审计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效。共完成绩效审计项目10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3500万元,督促归还原渠道资金1322万元,为财政增收节支1120万元,提交审计专题报告、综合性报告和审计信息12篇,公告审计结果 1个,报告被领导批示3次,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建议27条,整改低绩效问题21个。以《平江县绩效审计扬帆启程》为题的经验介绍,先后被岳阳市审计局门户网、岳阳市政府门户网和《岳阳晚报》刊登推介。
三层人:形成共识
绩效审计在我国起步较迟,而地区发展更不平衡,象沿海的青岛市2002年就开始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岳阳2010年才全面启动,落后了将近10年时间,其关键首先是思想认识上的落后,平江也是如此。思想认识上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审计人员此前从未接触过绩效审计,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一时无从下手,感觉压力特大,难度空前,有畏难、观望情绪;每个股室年初都安排了审计任务,开展绩效审计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大,认为对任务的完成有影响,有怀疑甚至抵触情绪。为解决思想认识这一首要问题,该局及时调整了工作计划,将绩效审计提上了核心议程,局长先后7次主持召开班子会、局务会和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从三个方面作反复强调和思想动员:一是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可以更好地促进和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势在必行;二是《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有明确的要求,2012年所有项目都必须开展绩效审计,不得不行;三是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培养了一支敢于挑战、善于学习的干部队伍,探索开展绩效审计,一定能行。在反复强化、步步引导和层层加压中,局班子成员率先统一了认识,股室负责人跟进了认识,全局干部职工形成了共识,为推进绩效审计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重点:夯实基础
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起始阶段,由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一下还难以改变,自觉意识尚未形成。因此,依靠行政化的手段强力推进,制度的约束和政策的激励显得特别重要。该局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领导。2010年成立了绩效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各班子成员为第一责任人。明确法规审理股为牵头机构,负责各类绩效审计文书模式的制订和培训工作,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严把法规审理关。二是明确目标。按照市审计局“以培训打基础,以实践练队伍,以成果促发展”的总体要求,确定2010年为绩效审计推进年,力求在探索绩效审计模式上有突破,在人员培训和创新方式方法上有提高,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向绩效审计延伸,在审计项目上积极向绩效审计倾斜,计划2010实施项目4个、2011年实施6个,到2015年全局绩效审计项目占全部审计项目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三是完善制度。2010年3月制订的《目标考核方案》第一次将绩效审计写入局正式文件,规定未按要求完成绩效审计项目的,每扣1分,对责任股室扣奖300元。10月又出台了《平江县审计局绩效审计工作方案(试行)》,就工作目标、审计内容和组织管理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明确和规定,标志着该局在探索绩效审计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三举措:培训人员
探索和开展绩效审计,思想认识是先导,制度建设是保障,业务培训是关键。该局主要通过自学为主、以点带面、以会代训的形式来达到培训队伍的目的。法规审理股的两位同志首先起到了先锋作用,他们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通过“读书、读报、读网”,获取了大量信息资料,自己着手制作教案教材,主讲业务培训班2期;为所有业务人员购买了《绩效审计实务》等工具书,组织在大会上进行领读和解读,加深了对绩效审计的理解。在局党组的有力带动下,全局业务人员学习交流的氛围日益浓厚,大家自发到《中国审计》、《审计文摘》以及全国各地审计机关门户网上去查案例、找模式,一发现有好的内容,就主动打印出来拿到会上去讨论、分享。丁四平局长在审计署学习期间,还特意到中国时代出版社,买来绩效审计系列的指导书籍。2010年,为充分调动大家学习探索的积极性,该局还设立了绩效审计探索奖,评选表彰了1个先进股室和2位先进个人。同时,法规审理股结合平江审计实际,先后摸索制订了政府部门、政府公益项目、专项资金、投资项目、金融机构及企业等6个类型的绩效审计操作模式。为完善绩效审计操作模式,相继组织开展了6次以会代训活动,每次都以案例讲评的方式进行,要求大家当场出点子、谈意见、提建议。法规股及时将与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对操作范本进行了修改完善,确定了独立型、结合型绩效审计报告模式及绩效审计通知书模式,制成文书印发到各股室。该局的6个绩效审计操作模式和2个报告模式,就是经过这样多次讨论、上10次反复修改才最终确定下来的,是集体学习、探索和实践的成果。
三关口:严管质量
绩效审计刚刚开展,选好第一个项目非常关键。2010年4月,该局经过多次研究讨论,从50个项目中初步圈定6个项目进行了详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又对这6个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论证分析,最终确定了县水利发电有限公司2007年至2009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及绩效情况这个项目。为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方案经局长主持的业务办公会集体审议通过,同时建立外部沟通机制,审前、审中和审后充分听取了发改、水利、农业、环保和国家电网等部门的意见。经过近半年的艰难探索和努力实践,审计组克服了一切困难,单业务办公会就开了5次,审计报告前后修改了10多次。整个项目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第一次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上延伸,指出该公司资产管理不善、对外投资决策失误、不良资产多等低绩效问题,提出审计建议7条,向有关部门提议对该企业进行改制以走出困境,初步体现了绩效审计的特点和价值。为确保绩效审计项目进度和质量,他们严把了三道关:一是集体审议。规定所有项目的审计方案都必须经局长主持的业务办公会集体审议通过后,才下达审计通知书。二是周末调度。每周星期六上午召开一次调度会,全体业务主管、股长和主审参加,由各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开展情况,要求具体到每一天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计划做什么、什么时候完成,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等等,再由法规审理股提出意见,然后提交全体与会人员讨论、评议,提出解决办法,能立即解决的当场整改,一时不能解决的必须在下一次调度会前全部整改到位,对工作开展不力、进度缓慢的股室,拒绝签发其他审计项目通知书。三是法规审理。法规审理股审前对调查资料进行梳理,不合要求的推倒重来。审中深入审计现场跟踪指导,及时协助解决、纠正问题。审后跟踪审计建议,督促审计成果转化运用。
三成效:彰显功能
两年来,该局集中在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政府部门履责绩效、企业绩效等四个重点领域探索开展绩效审计,较好地发挥了审计机关“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已完成绩效审计项目10个,其中: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项目2个、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绩效审计项目4个、政府投资绩效审计项目2个、企业绩效审计项目2个。在绩效审计实践中,虽然有探索过程的艰辛,但更多是付出后的收获。一是锻炼了审计队伍。在绩效审计工作中,许多地方必须依靠集体智慧、依赖集体力量攻坚克难,促使他们打破股室界限,合理搭配人力资源,经常组织学习研讨活动,主动探索方式方法,培养提高了队伍的敬业意识、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了通力协作的团队精神。去年以来,干部利用节假日和晚间进行学习、工作,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加班加点达1200多个工作日。二是促进了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绩效。绩效审计将审计的触角深入到一些从未涉及过的领域,全面评价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发现被审计单位许多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疏通许多从未理清的事项,分析出许多他们找不准的原因,绩效较好的方面一项不漏的加以总结上报,绩效较差的地方给予客观公正的指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帮助他们去整改落实、化解风险、提高效益。如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根据审计建议,建立了参合人员信息平台,对参加了新农合的302名城镇居民进行了清理。承诺在2011年底归位被挤占的482.9万元新农合基金。成功争取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计划用5年时间,预算安排2000万元用于完善乡镇卫生院医疗器械设备及医务人员培训等。县自来水公司在回复函中说:贵局在短短1个月之内就将我公司3个会计主体的财务情况摸清摸透,并结合国家、行业的诸多具体规定和产业政策对我公司的绩效情况作出了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征求意见书》达到了很高的专业水准,你们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值得我们学习。三是为县委、人大、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县自来水公司2008年至2010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及绩效情况审计结果报告中,所提出的有关改善水质、水压的审计建议,促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平江县城关水厂提质扩建工程规划》,计划投资500万元建立现代化的水质化验中心,近期组织了自来水、环保站和疾控中心三家单位进行了协商,制订了“由三方密切配合,交叉检测,结果在平江电视台等媒体公示”的工作办法。为解决水压问题,拟定了近、远期规划,目前投资180万元对二级泵房进行改扩建,有效缓解了新城区水压不足的问题。今年7月,县长王洪斌听取县廉租房绩效审计情况汇报后,立即启动责任追究制度,约谈了房改办、房产局和几个相关乡镇负责人,部署整改工作。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专门听取了这个报告,与会代表表示出高度的认可和充分的肯定,人大主任罗志远表示:“凡审计查出、提出的问题,我们一律不能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