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由审计署统一组织,省、市、县审计机关参加在全国开展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调查。这次审计调查,对地方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债务、担保责任债务及其他相关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规范的举债机制、有效化解和防范债务潜在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区级政府性债务成因分析
(一) 受税收体制因素影响。如某区2009年和2010年税收收入总额10.86亿元,上解中央及市级财政7.46亿元,其税收收入形成的可用财力3.4亿元,仅占税收收入总额的31.3%。受税收体制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举债。
(二)受重点工程建设投资影响。某区自启动工业园建设以来,园区开发建设初步估算,通过融资和财政直接投入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达4亿元左右。同时,完成了铁路跨线桥、污水处理厂、广场等一大批重点工程,这些建设开发除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外,财政投入资金相对较大,由此产生了债务。
(三)受政府直接担保影响。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不得为企业借贷担保,但这一规定在前些年没有认真执行,使企业债务转化为财政债务。比如某区粮食购销公司流转粮收购贷款2162万元,区财政承诺兜底,当这些债务出现风险时,对财政将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二、加强区级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建议
(一)控制政府性债务举债规模,提高偿债能力。根据某区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支形势和现有政府性债务规模,合理举债,长远规划。在区别不同政府性债务的风险程度,明确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举债限制措施,防止重借轻还和追求贷款数量、忽视项目质量的倾向,以保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果和偿还能力。
(二)理顺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建立偿债基金。在政府性债务的管理上,区政府要以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为重点,从落实偿债资金入手,结合预算编制,加大偿债基金额度,对政府偿债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对建设用地试行收购储备制度,提高可支配土地出让收入。
(三)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落实举债责任。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考核机制,把清理偿还债务和举债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列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考核内容,以提高领导干部清理偿还债务的积极性,防止债务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和过度举债。(市局经济责任审计一科 陈小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