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春季开始,国家对中小学义务教育实行“二免一补”政策,逐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和课本费,大大减轻了学生家长负担。但近几年审计调查发现,无论是中小学还是普通高中,教育乱收费问题仍普遍存在,尤以教辅资料乱收费较为常见。
教辅资料乱收费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学校或任课教师违规订购不属于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目录的教辅资料,或者从非正规渠道组织学生购买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目录的教辅资料;二是违背学生意愿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多订、滥订、散订教辅资料;三是收费不透明,高标准收费,学校从中牟利,甚至个人从中收取回扣。
教辅资料乱收费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
一、教育体制,是教辅资料乱收费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由于一贯来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小学校都面临不同的升学压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加之学校和教师以所教班级学生文化成绩的高低论“英雄”,于是,为提高学生成绩,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除按照规定订购属于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目录的教辅资料以外,少数任课教师甚至还私自从其他渠道组织学生购买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目录以外的教辅资料,而学校对此放任不管。
二、投入不足,是教辅资料乱收费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学校为了扩大声誉,创建示范学校,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而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学校因此负债建设,经济负担加重。为了减轻负担,只能采取各种收费方式,弥补学校建设经费缺口,变相将负担转嫁给学生和家长。
三、利益驱使,是教辅资料乱收费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
一些学校或教师为了追求学校或个人利益,违反规定,采取巧立名目、超计划征订、超标准收费,即以全价向学生收取教辅资料费,按折扣价付款给经销商等方式,从中牟取利益。如某完全中学2011至2012年,为学生代购教辅资料时分别以8折、9折付款给经销商,而向学生收款时按教辅资料全价收取,两年共计超过标准收取学生教辅资料费44.23万元。
四、监管不力,是教辅资料乱收费行为产生的外在原因。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辅资料订购行为放任不管,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监管方式方法不到位,处理处罚力度不够,客观上助长了少数学校和教师的教辅资料乱收费行为。
学校教辅资料征订散滥,超过折扣标准收费,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干扰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严重影响教育行风建设,损害教育良好形象。要根治教辅资料市场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经济负担,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就要在教辅资料征订、选用、收费管理等环节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按照“学校推荐——教师选择——学生自愿——领导审批——集体决定”的程序办理。将征订的资料目录报教育局备案,建立阳光透明机制,全面实行“阳光收费”,推进“价格服务进校园”工作,建立价格公开栏在校内公示。在采购环节,探索由学校直接采购改为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并由学生或者家长委员会参与监督管理,把收费政策、收费标准交给学生和家长,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健全学校收费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在监督管理环节,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学校违规订购教辅资料的行为及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