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审计动态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损失浪费问题原因分析
编稿时间: 2013-03-14 12:00 来源: 未知来源 
 
 
近些年来,国家财政加大了交通、农业、水利、环保、文化教育、城镇化改造等国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对改善人民群众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看,因高估冒算、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质量隐患等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决策不科学,造成投资计划和建设方案“先天不足”。违反建设程序,不经过专业和机构严格进行立项、可行性研究论证、设计优化等基础工作,而是行政领导先行拍板定调,或按“长官意志”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造成工程建设随意性大、质量隐患多等问题;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不顾建设地点交通、资源、环境的限制,盲目争取资金、上项目,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超使用面积标准和超装修标准修建豪华办公用房,搞“面子”工程。
二是投资审批不严,项目带“病”上马。尤其是可行性研究、建设方案设计、投资概算、施工图设计、预算批复等环节,容易出现可行性研究调查不全面不深入、设计方案不优化、建设规模不合理、多报概算资金、建设资金来源不可靠等,导致项目上马后建设规模变动大、投资计划难以落实、现场管理混乱、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
三是招投标流于形式,发包价格不实。围标、串通投标、营私舞弊等极易抬高中标价格;建设单位不认真编制标底,甚至以匡算、估算或概算代替标底预算和招标限价,导致投标价格和工程施工合同价虚高,增加建设成本。
四是建设阶段管理措施不到位,资金使用控制不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建设主体不明确,有的是政府部门越俎代庖,往往重视当时的建设任务,对投资效益不够关心;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年限,或工程使用期间维护费用过高;资金筹集不到位,出现“半拉子”工程,部分使用功能无法实现,投资浪费;项目前期准备费、管理费等支出过多摊销比例过大,挤占了有限的项目建设资金;违反施工技术规程,缩工期、赶进度,造成建设质量隐患、窝工、返工、额外增加工程量等问题,加大了项目预算外资金投入;施工阶段变更未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变更工程量及变更金额不实等。
五是工程验收把关不力,或不经验收就匆忙投入使用,资产流失。按照有关规定,工程完工后应组织力量对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收支、投资效益等进行全面审核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不及时组织验收或验收不严格,工程结算高估冒算、虚列工程套取资金,以及质量不合格的不及时修复或索赔、设备工器具等固定资产等不办理移交等,都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是项目后评价程序缺失,影响了投资管理水平的提高。很多重点建设项目未进行项目后评价,工程的使用功能和利用绩效如何未予以重视,出现问题的也无法进行责任追究,不仅极易形成 “重投资建设、轻管理效益”的不良风气,给损失浪费问题有机可乘,而且影响了投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七是项目后期管护措施不配套,投资效益难以正常发挥。工程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满足使用需求,并在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发挥预期的效益。但由于固定资产移交程序不规范、管护责任主体不明确、管护措施不落实等原因,往往造成工程使用功能不正常,或者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甚至使资产闲置,直接影响了投资效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