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审计动态
 
要重视BT模式下承接工程投资建设方的实力审查
编稿时间: 2013-04-11 12:00 来源: 未知来源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财政逐渐显得捉襟见肘,仅靠财政资金投入已经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筹集建设资金成了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BT (建设——移交)模式逐步成为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弥补资金缺口的一种有效融资模式。BT模式对承接工程项目的投资方各方面实力要求较高,因而相应的实力审查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审查投资建设方实力的必要性
一是对工程项目质量要求较高。BT模式主要针对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度较高,一旦出现问题,负面影响较大,这就对承接BT项目的投资建设方组织施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严格审查投资建设方的施工组织能力,以最大限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就成为必选之项。
二是资金压力较大。BT项目建设规模一般比较大,需要投入的建设资金较多,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达到合同规定的各项标准和要求并移交政府相关部门之后,政府财政才会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比例分期偿还投资建设方垫付的建设资金、利息费用和合理利润,在项目建设期间,一般不拨付资金,全靠投资建设方利用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来筹集垫支所需资金,这无疑会给投资建设方资金链带来较大压力。而通过审查投资建设方自身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以保证项目建设按进度顺利完成,就变得非常重要。
三是对投资建设方经营能力和履约信用要求较高。政府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对项目进行立项,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筹划报批等前期工作,与投资建设方签订BT投资合同,将项目建设权转让给投资建设方,投资建设方在建设期间行使业主职能,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并承担建设期间的风险。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可预见风险,直接或间接考验投资建设方的风险承受能力,这就要求投资建设方必须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不断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应对不可预见风险,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推进工程建设,并最终保质、保量、按时、按需移交所承建项目,这就要求对投资建设方经营能力和履约信用情况进行审核,避免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无法承受风险,违反约定擅自停止甚至放弃工程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二、审查投资建设方实力的方法
一是注重业绩审查。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能有效代表施工单位自身实力。通过对业绩的审查,分析建设完成工程项目的规模、质量、进度等基本情况,了解投标单位是否符合承接BT项目的条件,评价其组织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保证BT项目顺利完工移交。
二是注重履约诚信度审查。BT项目建设程序和管理方式比较特殊,为避免投资建设方中途违约退出,造成工程进展陷入被动,对承接单位诚信履约有特殊要求,因而在招投标前就应事先调查了解投标申请人的履约诚信度,对存在违约情况,尤其是经常性违约的企业应予以严格限制,甚至是排除在外,以降低BT项目违约风险。
三是注重自有资金实力审查。调取投标申请人近2-3年主要账户的银行对账单,比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分析资金流量及分布情况,从而评价其自有资金实力,优先选取自有资金实力强劲的企业作为BT项目投资建设方。
四是注重融资能力审查。外部融资,尤其是银行贷款,是工程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分析投标申请人针对BT项目制定的融资方案,评价建设资金组成结构的经济性以及融资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合对与银行间贷款取得和偿还往来情况、银行信用等级、获得银行贷款的数量、利率及难易程度的分析结果,综合评价投标申请人融资能力,优先选择融资能力强的企业,确保建设资金充足,避免资金链断裂。
五是注重施工组织方案审查。施工组织方案代表了施工方的施工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进展,由于BT项目政府应经放权,施工组织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应避免内容简单粗略,问题分析浅尝辄止,应对人机料、施工程序、施工组织、应急预案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划和承诺,审查时应注意各方面内容是否完备,分析是否到位,优先选择施工组织方案科学、合理、明确的投标申请人作为BT项目投资建设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